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新征程,重庆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近日,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

  记者: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要求重庆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手抓深化国企改革,一手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过去一年,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取得哪些进展和成效?

  胡衡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时代使命,极大提振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考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一脉相承,彰显了始终如一重视、关心、支持民营经济的鲜明态度,蕴含着对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殷切期待。近一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重点在持续增强“四个力”上下功夫。

  一是产业支撑力。我们着力引导民企参与构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支持民企拓市场、抓技改、推新品、扩产能。去年,民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总产量的55.9%,重庆生产的智能手机全部来自民企,民企对先进材料产业的贡献度达到60%。

  二是创新驱动力。我们着力支持民企融入全市科技创新布局,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小微科技企业孵化行动,支持民企参与重大技术攻关、投身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民营专精特新企业分别增长16.7%、19.3%、37.9%。

  三是开放带动力。我们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优势,实施“百团千企”“渝车出海”等计划,推动重庆民企把产品卖到国外、生意做到全球。去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民企突破4000家,民企进出口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5%以上,成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要支撑力量。

  四是市场竞争力。我们深入开展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支持民企加快产品迭代、品牌打造、服务升级,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去年,全市有9家民企入围中国民企500强、7家民企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4家民企入围中国服务业100强。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重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出“五个高于”的良好态势:一是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6.2%,高于全市GDP增速0.5个百分点;二是民营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三是全市科创指数100强民企的研发费用总额同比增长25.8%,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左右;四是民营企业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7.4%,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五是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1%,高于同期全市固投8个百分点。目前,重庆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超过40%的固定资产投资、接近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量、90%以上的新增就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记者:重庆如何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胡衡华:2月21日,重庆召开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贯彻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结合重庆实际,制定形成了“1+N”的政策工具包。“1”,就是出台《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N”,就是针对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要素保障、权益保护、助企纾困、亲清政商关系等问题,出台了若干专项政策,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重庆是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这几年,我们紧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堵点卡点,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让民营企业投资更安心、创业更专心、发展更放心。具体实践中,我们在政策措施上用力、在服务企业中用心、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上付诸行动,着力优化“三个环境”。

  一是市场化环境,重在公平高效。从破除地域保护和市场分割入手,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修订招投标条例,定期面向民企发布“项目清单”“投资清单”,集中清理废止或修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309件,努力让企业享公平、市场增活力。这个过程中,我们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协同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探索,创新推行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了两地企业营业执照跨省域“互办互发”“一日办结”。

  二是法治化环境,突出规范有序。陆续出台《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10多部法规规章,迭代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建立健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严格规范各类涉企行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努力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比如,去年我们启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综合集成跨部门跨领域执法监管事项,执法事项综合率达到71.9%,降低涉企检查频次20%以上,缩减办案时间50%以上。又比如,我们强化民企信用赋能,把企业信用分为ABCD四个等级,实施“信用越好、检查越少”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有效保证了监管执法效能最大化、干扰最小化。

  三是国际化环境,彰显开放包容。依托开放通道和平台优势,主动对接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帮助民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以制度型开放为例,我们加快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创新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有力带动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贸易投资、工程承包、产品出口。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就是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让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记者:重庆在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请问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胡衡华: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赋予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要求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民营经济是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生力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强,重庆经济才会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是重庆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区一高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政策引领、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

  一是支持民营经济在产业升级中大展拳脚。推动民企深度嵌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鼓励有条件的民企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支持民企参与打造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持续增强民企内生动力、发展活力。

  二是支持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优势。围绕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组建产业联盟和产学研对接平台,引导优势民企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支持民企牵头实施重大重点研发专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让民企在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大显身手。

  三是支持民营经济在扩大投资中担当作为。重庆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储备了很多好项目,民营经济参与的机会多、空间广。我们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创新基础设施REITs、PPP新机制等投融资方式,让民企在渝投资有产量、有增量,聚合形成民间投资的更大流量。

  四是支持民营经济在提能增效中乘势而上。我们将以实施新时代渝商“十百千万”培养工程为引领,构建优秀企业家梯度培育体系,壮大新一代渝商队伍,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