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青春的色彩斑斓是藏蓝

有一种青春的心动是热血激荡

有一种青春的魅力是警徽的闪光


当青春的活力与正义的使命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3月28日下午,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青春思政活动走进重庆警察学院,初二年级的800余名学生在32名警院学生教员的带领下参观校园、体验警用装备,开启了一场别样的“藏蓝之旅”。

反诈知识小课堂


/刑侦总队团委副书记张思雨为学生作反诈讲座/

入校第一件事,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团委副书记张思雨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诈课”。“电诈犯罪占刑事犯罪一半以上,平均每天我国民众就因电诈损失1个亿!”她以“肩负使命 守护家园 争做反诈‘小哪吒’”为主题,列举了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和常见的诈骗手段,通过生动的讲解、热烈的互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诈骗分子的狡猾与隐蔽,也掌握了防范诈骗的关键要点。



/交流互动环节/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开启参观环节。16个班轮流参观学院荣誉馆、学生宿舍,体验警用装备,走进警校生活。


红色文化赓续传


/学生们参观学院荣誉馆/


/用纸笔记录书写历史与感悟/

学院荣誉馆内陈列着重庆警院多年来获得的各类荣誉奖章、奖杯、锦旗以及教师和学警们的优秀事迹展示。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荣誉物品,生动地记录了重庆警院的发展历程。孩子们对警校生活充满好奇,也对警察这个职业满怀敬意,通过讲解,他们了解到青年学警们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抢险救灾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警察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藏蓝生活初体验



/学警向大家介绍警务化内务标准/

走进寝室,干净整洁的环境、整齐划一的内务让同学们眼前一亮,被子叠得棱角分明,桌上与地上空无一物。教员向学生们介绍了学警们的日常作息安排,从严格的训练到规律的休息,让学生们对警院学子的刻苦与坚持有了深刻体会。



/同学们感受、了解警用装备/

在警用驾驶训练场上,警察学院为学生们设置了警用装备的展示区。两辆防爆装甲车停在训练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爬上车,感受“硬核武装”的魅力。另一边,各种型号的手枪、破门锤、警棍等警用装备整齐地摆放着,学生们激动地拿起装备,纷纷模仿起影视剧中警察的样子。“原来手枪这么沉!”“太兴奋啦,回去不洗手啦!”让同学们接触警用装备不仅仅是对物品的展示,更是对警察职责的展示,通过直观的感受满足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也增强了他们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认同感。


/学生观看无人机采集图像/

除了参观和体验环节,重庆警院“飞云之下”无人机社团的警用无人机操练也让学生们大饱眼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已经成为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一把利剑,在案件侦察、防爆处突、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禁种铲毒等警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飞云之下”社团展示了无人机抛投物资、集群搜查战法演练,穿越机穿越障碍及花式飞行等表演。社员专业的讲解配合着飞手们熟练的操作,引得学生们惊叹连连,原来无人机在警务工作中还能这样用。


/“飞云之下”无人机社团/


/无人机空投物资/


/穿梭机穿越障碍物/

经过一下午沉浸式体验,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的同学们对警校的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对警察这份职业所具备的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作为重庆公安教育的重要阵地,重庆警察学院始终以红岩文化为精神底色,以公安文化为育人特色,将忠诚、担当、奉献的基因深植于学警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学院依托红岩精神展馆、警务实战训练基地等特色资源,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场景,让学生在革命传统与公安使命的双重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思政活动不仅是重庆警察学院风采的展示,更是“青春思政”大中小一体化育人格局的生动实践。作为区域思政研学基地,重庆警察学院通过零距离体验、互动式教学,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田,让警营文化成为连接大中小学的育人纽带。接下来,重庆警察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以更丰富的实践课程和更开放的资源共享,辐射更多中小学,助力青少年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悟使命、锤炼品格,为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班人贡献力量。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王 辰

稿件来源:平安重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