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月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就在危急时刻,15名空降兵“最后一跃”,不顾自身安危,心系灾区群众,毅然从4999米的高空盲跳下去。

身为救援的先锋,这些勇士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毅力和无畏,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现状如何呢?



时间先回到2008年5月13日,48岁的李振波接到了上级的指令,需要派空降兵强行伞降到汶川地震带,李振波从100名请战的士兵中选出了14人,加上他自己,组成了一支敢死队。

这14人分别是任涛、郭龙帅、李亚军、李玉山、刘文辉、刘志宝、赵海东、赵四方、王君伟、于亚斌、雷志胜、殷远、王磊、向海波。



在出发之前,他们写下了遗书,因为这一去,很有可能没了性命,实在是情况太过严峻,汶川已经失去了对外的联系,谁也不知道受灾情况如何,但是从倒塌的房屋和周围传来的震感,足已有了预想。

全国人民都在牵挂着汶川百姓,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人员多到达一分钟,或许就可以要救一个人的生命,而救援人员首先要抵达的就是情况最为严重的,处于震中地带的茂县。



此时的茂县完全失去了道路,地面的救援队无法抵达,通讯也全无,幸存者多少无人知道,而救援队如何到达却是一个难题,没有降落低调,直升机无法进入,解放军尝试了六次,全部失败。

不仅如此,当时的气候条件也给救援增加了难度,暴雨和乱流冲刷这片土地,而灾区不断传来百姓的哭声和求救声,汶川地带已经有数万名解放军官兵正在奔赴。



可是茂县这样的地方只能依靠空降兵了,空降兵这个兵种已经成立了60年,中国空降兵迅速发展,在抗美援朝的多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空降兵虽然已经具备了全方位、全天候跳伞作战能力。

但是空降茂县却是一个性命攸关的难题,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这样的“三无”条件,再加上将近5000米的高度,跳下去,很有可能就回不来了。



李振波已经入伍30年了,面对这种情况,他自然义不容辞!

而且他还必须做好表率,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李振波心中五味杂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毫不吝啬地说出鼓励的话语。

5月14日中午,李振波率先起跳,一打开舱门,狂风就呼啸而来,同时夹杂着冰雨,此时的温度低至零下20度,李振波没有丝毫畏惧,他纵身一跃。



然而意外却发生了,他的主伞在开伞的时候竟然被冻住了,因此,前1000米,李振波快速坠落,好在凭借着娴熟的技术,伞终于被打开了,可是看着坠落方向,下面赫然是一处悬崖,情况十分危急。

一阵颠簸后,终于艰难着陆了,李振波不可避免地受了伤,他的大腿被树枝刺穿,右腿因为撞上了岩石,肿得无法弯曲,背部也被划伤。



同样遇到主伞打不开的情况,还有王君伟,意外太多了,殷远摔进了樱桃林,伞还被挂在了树上,而雷志胜的右腿则砸在石头上,大家或多或少身上都“挂了彩”。

可他们根本没有功夫查看伤势,任务在身,他们不得不抓紧时间,背着随身携带的物资,一行人往灾区里走,一路上到处都是泥泞的山路,很快,他们就见到了还在挣扎的灾民。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随即就是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他们为这里的百姓带来了生的希望。



在得到了灾情情报之后,他们马上地将消息传回给了外界,七天七夜,他们翻山越岭,徒步220公里,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时不时的余震威胁着他们的生命,看着被压在废墟中的百姓,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身体上的伤痛。

好在,得知灾区的情况后,救援大军终于赶到了,这15名勇士的任务也终于完成了,10万受灾群众得救了,而他们的纵身一跳也被拍摄了下来,如今依旧让人们敬佩不已。



大家看到这段视频,仿佛就回到了当年,见证了解放军奋不顾身救助受灾百姓的一幕,返回部队的当天,他们还在一起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2020年9月17日,正值空降兵成立70周年,这15人再次团聚,他们激动不已,作为特邀嘉宾,他们将当年的故事讲述给了在座的每个人听。



这么多年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当时的点点滴滴,如今,还在部队的只有李振波、于亚滨、殷远、李玉山和向海波五个人了,李振波后来从事了重装空投领域的研究,在2021年,也就是60岁的时候才退休。



而殷远还在空降兵的岗位上,担任了某大队一营二连班长,后来成为了二级军士长,向海波年纪轻轻就成为了空降兵某部引导队文书,而于亚宾也是空降兵某部引导队队长,李玉山则成为了伞训主任。

其余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空降兵这个行列,赵海东学业退伍回到了老家,成为了一名公路管理人员,王磊在2015年退伍,成为一名老师,而王军伟则是成为了一名警察。



任涛也是退伍后,成为了一名长途运输司机,雷志胜回到了家乡,在街道办事处工作,郭龙帅去了交通运输局,尽管现在他们天各一方,他们英雄的本色却不改,当年的英勇却铭记在每个人心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