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四川经济网讯“抢占低空经济新‘机’,如何打通卡点堵点?”……3月29日,2025第八届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和应用场景发布活动”在成都举办。活动上发布137项清华大学前沿科技成果,覆盖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及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现场“联姻”促转化;“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正式揭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天府清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的4个院企项目、以及2个院系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此外,活动还举行了主旨报告、企业家座谈会以及成果路演,来自清华大学、企业、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等近400人,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等开启“头脑风暴”。


活动现场

在主旨报告环节,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航空发动机研究中心副主任兰旭东在《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一种新经济结构》主题报告中提到,未来,低空经济将着手于打通“物流上的卡点和堵点”,积极做好基础建设和技术合作,促进建造、物流、服务、交通等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四川拥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成都也有着扎实的航空建设历史和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因此在低空经济的发展上已经具有了较好的条件和可能。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航空发动机研究中心副主任兰旭东作主题报告

抢滩低空蓝海,成都的发力点在哪?兰旭东认为,成都已经具有了相对成熟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可以通过政企联合打造低空飞行器试飞航线,进一步开放600米以下的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场景,以示范性应用牵引法律法规完善以及低空飞行器产品更新迭代。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了多项清华“配方”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打一针,可为电池‘延寿’。”路演环节,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展示了本征安全储能电池产业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技术。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介绍"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技术"

陈永翀告诉记者,该技术突破性地采用“固液分离”模式,将未注液电芯与组柜系统分离,实现生产、运输、应用、回收全链条本征安全。传统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后,是完全密封的,在生命周期内不能修复延寿,储能度电成本较高。而半开放电池可以延寿降本,利用独有的管路再生系统,可以更换电解液和补充补锂剂,相当于给电池“打针修复”,延长储能电站与光伏系统“寿命”。

“在成都,我们的科技创新成果真正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陈永翀回忆说,2010年,在北京实验室便开始对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原理研究,历经13年技术攻关,最终在成都结出产业硕果。2023年,他带领北京团队整体迁蓉,成立好风光储能技术(成都)有限公司,在成都武侯工业园建设了全球首条100MWh示范产线,2024年7月首批电池产品已试生产成功。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消费智能化研究所所长高浪介绍"低碳综合能源智能仿真规划系统"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还有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消费智能化研究所所长高浪团队研发的低碳综合能源智能仿真规划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风光储电氢冷热’多能协同规划,支持多维敏感性分析及现金流自动生成,提升经济性评估精度。”高浪进一步介绍说,该系统已在入选四川省首批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的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以及多个省级电网及能源企业先行先试,撬动低碳项目投资逾4000万元,有效推动园区、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现场,“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正式揭牌。这个以“转化”命名的基地,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四川天府新区、能源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的,将通过技术协同、场景共建加速产业集聚,带动相关产业链及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同时,现场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包括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天府清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的4个院企项目,以及2个院系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在地转化。

来源:四川经济网

(欢迎加小编微信号:gtc6000;QQ群:603094810;资料都存在QQ群文件夹中)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或网络转载,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