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轻人不愿意缴纳养老金的说法由来已久,具体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比如说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婚姻压力、养育压力等等降低了对未来养老的积累意愿。说实话,我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真正的养老保险三大支柱的发展情况。
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主要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年金养老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养老机制,我国主要包括待遇水平较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待遇水平较高的职工养老保险。2023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水平是222.5元左右,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是3150元左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是6278元左右。
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参加缴费高、待遇高的职工养老保险。2023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增长1214万人,总数量达到了37925万人。近年来,参保职工人数每年都在维持一到两千万的数量增加。这实际上都是年轻人参保积极性的体现。
本来全国就有很大一批没有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而相应的适龄参保人群数量在不断减少。比如说2023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54522万人,包括待遇领取人员17268万人。而2022年末的数据则是54952万人和16464万人。一年时间参保总人数减少430万,待遇领取人数增加804万人。所以说,大多数年轻人还是选择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
年金养老制度。
我国主要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两种养老制度,主要是由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参加,国家通过税收优惠予以引导。
由于企业年金属于用人单位主动建立的,目前覆盖人数不高,2023年末参加职工有3144万人,比去上年增加134万人。投资运营规模达到了3.19万亿元,人均约10万元。一年运营规模增加了3,200亿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约4,000万人参加了国家统一建立的职业年金,这是属于100%参加的群体。
年金养老金属于个人想参加也得看用人单位情况的模式,跟个人意愿没有太大关系。
个人养老金制度。
个人养老金属于个人自愿参加的,但是由于面向群体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群体,受众相对较小。再考虑到职工本人需要保障日常的基本生活,不至于因为参加个人养老金而大幅降低生活水平。
个人养老金参加时可以进行应税所得额扣减,但提取时需要缴纳3%的个税,如果再扣除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一般来说,年收入20万元以内的群体参加个人养老金的意愿较低。
个人养老金的开户人数目前已经突破7200万人,但是缴费积累额度并不理想。特别是个人养老金属于个人主动投资,一些养老目标基金表现平平,也让一些人持观望态度。
总体来说,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认识到了职工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参加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由于我国适龄人数规模庞大,确实也有很大数量的群体没有参加,但这不再是主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