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抗癌症的征程中,放疗和化疗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它们如同勇敢的战士,与癌细胞展开激烈搏斗,为无数患者带来生存希望。然而,这两种治疗方式在杀敌的同时,也难免会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引发一系列副作用,成为患者抗癌之路上的艰难荆棘。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但化疗药物并不具备精准识别癌细胞的能力,在攻击癌细胞时,也会“误伤”身体内增殖活跃的正常细胞,尤其是骨髓、胃肠道黏膜和毛囊等组织的细胞。骨髓抑制便是化疗常见且棘手的副作用之一,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下降。白细胞减少会使患者免疫力大幅降低,极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一个小小的感冒,对化疗后的患者来说都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红细胞减少导致贫血,患者时常感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稍微活动便气喘吁吁;血小板减少则让患者凝血功能变差,身体易出现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化疗还常常引发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几乎是每一位化疗患者都要经历的痛苦。那种毫无预兆的恶心感,如汹涌潮水般袭来,让患者食不知味,甚至连喝水都会引发呕吐。频繁的呕吐不仅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体重急剧下降,还会使患者身体虚弱,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此外,化疗药物还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引发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使患者的消化系统陷入紊乱,身体的营养状况每况愈下。
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聚焦照射肿瘤部位,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虽然放疗是局部治疗手段,但其副作用主要集中在照射区域及周边组织。放射性皮炎是放疗早期常见的副作用,皮肤会出现红斑、瘙痒、干燥、脱屑,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可能发展为湿性皮炎,皮肤破损、渗液,不仅疼痛难忍,还容易引发感染,影响放疗进程。
当放疗部位在胸部时,放射性肺炎的风险不容忽视。肺部组织受到射线损伤后,会出现炎症反应,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短、发热等症状。严重的放射性肺炎可能导致肺纤维化,使肺部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受损,患者呼吸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会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若是腹部放疗,放射性肠炎则是患者需要面对的难题,肠道黏膜受损,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长期的肠道炎症还可能导致肠道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面对放疗化疗带来的诸多副作用,医护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药物治疗方面,针对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有各类止吐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为提升白细胞数量,会使用升白针,增强患者免疫力。在放疗过程中,精准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更精确地定位肿瘤,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照射,降低副作用发生概率。
放疗化疗的副作用虽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但与癌症本身的威胁相比,这些治疗仍是大多数患者对抗病魔的关键希望。只要医患携手,积极应对副作用,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关怀,患者就更有勇气和力量穿越黑暗,迎来康复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