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国网红“甲亢哥”的中国直播引发全球关注。这位旅行者用朴素视角呈现的真实中国,吸引了无数海外观众重新认知这片土地。


然而,某些国内自媒体的“过度解读”却让这场文化奇遇蒙上阴影——到处可见“中国赢麻了”“轮到欧美反思了”等充满对抗性的标题,不断消解着事件原本的价值内核。


甚至有人刻意玩弄“阳光彩虹小白马”等敏感梗,自以为是友好抽象,实则是极大的不尊重,且有可能被转化为恶意攻击的武器。


令人惊讶的还有“待我入关,自有大儒为我辩经”这样的“高赞”评论观点——可是,这难道不是不合时宜的误读吗?


因为满清八旗以此宣告入主中原的“合法性”时,本质上是权力话语的傲慢宣示,今天将其挪用为“文化自信”的解读,恰恰是“缺少文化”的暴露。


“甲亢哥”作为顶流网红,深知哪些“坑”不能踩,所以都是在客观陈述事实,从未“拉高踩低”,但有人刻意放大解读,将中国高铁的运行效率与欧美地铁的老旧设施对比,将上海的发达美丽与孟买的“落后脏乱”对比,非要用“碾压性数据”证明文明高低。殊不知这种“KPI”般的叙事风格,正在复刻着“一叶障目”的傲慢逻辑。


真正的文化传播需要超越胜负思维。如果这一切没有“剧本”加持的话,那么当“甲亢哥”坦然接受京沪市民的“投喂”,突然闯进街头主播的直播间、加入广场舞队伍——诸如此类没有立场的日常对话,反而构建起了最真诚的文化纽带。


回望历史,满清入关曾经就是“蛮夷入侵”,却最终在文明交融中实现融合新生。今天的华夏文明站在数字时代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更艰巨的转型,我们不再是被观察的客体,而是文明对话的主动建构者。


这种身份转变需要摒弃“文化优势”的幻觉,代之以谦逊的认知——健康对话不追求“驳倒对方”的快感,而在于展现长江黄河般兼容并蓄的胸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