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31日,记者从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潍坊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潍坊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市域统筹、城乡一体、内涵发展、评价引领”的发展路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大教育保障投入,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市域统筹建机制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人民属性,强化全市“一盘棋”,坚持市域统筹一体推进,确保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等实施意见,连续五年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以强有力的教育督导推进教育重点事项落实。二是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出台13项教育督导改革措施,制定督学责任区建设10条意见,实施成员单位履职评价,明确夯实部门单位协同推进“创建”职责,市直相关部门单位争相为“创建”工作提供支持。三是完备示范引领机制。创新开展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抓党建、抓投入、抓人才、抓改革”述职评议,现场公布评议结果并纳入年度教育督导;每月围绕“人财物”调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决策教育和难题破解情况。

坚持城乡一体扩资源

坚持构建完善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的教育供给体系,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城乡统筹机制,促进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推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一是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圆满收官,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2所、幼儿园344所,提供学位28.76万个,有效应对小学入学高峰。二是优化提升一批。完成优化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项目176个,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午餐午休、塑胶操场、清洁厕所、触控一体机教室、标准化校车”五项全覆盖工程,学校育人环境更加温馨。三是辐射带动一批。大力实施强镇筑基、强校扩优行动,深化“一校长多校区”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城乡共同体改革,辐射带动441所乡村学校,在理念共融、师资共享、教研共促等方面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坚持内涵发展优生态

全面实施课程教学、人才强教、教育数智化“三大战略行动”,着力提升育人水平,全市普通高中育人质量持续位居全省首位。一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重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新增8个学科课标项目;扎实组织拔尖创新学生培养,全面落实奥赛强基培优工作;有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确立32所学校,组建6个协作体,实现“大单元教学”研讨常态化。二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连续推进11轮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累计完成教师校内聘任42.7万人次,跨校竞聘2.9万人次,城区向农村流动10159人次,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均衡。2024年,全市新进教师2272人,其中通过教育系统“优才计划”、校园招聘等方式引进“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497人,为教师队伍补充源头活水,教师队伍年龄、学科、学历等结构不断优化。三是深化教育数智赋能。为全市63所高中、90所初中和全部小学提供超过1000万套高端优质资源,为市直学校配备光能黑板126台、云桌面171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1处,建设智慧体育7处,部署精准教学试点5处,AI课堂质量分析34处,充分发挥数智应用对促进教学模式变革、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坚持评价引领强保障

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构建督政、督学、质量监测于一体的督导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一是着力推动科学履职。每年“一县一方案”发布党政教育履责清单,开发新一代“互联网+督政”平台,重点看经费投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安全工作底线等内容。将履职结果纳入对县市区党政负责人的年度考评,结果在《潍坊日报》公开公示。在潍坊,争当“教育书记、教育县长”蔚然成风。二是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创新建立“市包镇、县包校、校自查”的督学体系,118名市级督学通过掌上通智慧管理系统服务在学校一线,实现督导无缝隙、网格化、全覆盖。实施3年一周期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工程,建立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校聚精会神提质量。三是着力深化校家社共育。联合12部门印发《潍坊市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组织首届“家庭教育名师讲坛”,举办110场名师报告和231场“父母大讲堂”。率先开通市县校三级“教育惠民一码通”3277个,受理群众教育诉求24256件,切实采纳、整改有关问题1000余件,家长和社会成为“两项创建”的重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李琳 潍坊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