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正月初六,多罗贝勒弘明(康熙皇十四子胤禵的次子、嫡长子),病逝,终年63(虚)岁。同年的二月初八,乾隆皇帝给弘明上谥号“恭勤”。五月初二,永硕承袭弘明的爵位,不过,是降袭为固山贝子。

以故贝勒弘明子永硕,照例袭封贝子。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七百八十四》

弘明去世的时候,其长子永忠,还在世。而永硕,是弘明的次子,并且只比永忠小1岁。弘明的爵位给了次子、而不给长子,有些人便会认为,永忠是庶出、永硕是嫡出,但事实上,永忠、永硕,都是庶出,且是同一个母亲所生。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永忠。



01

永忠,出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十一日。那个时候,永忠的祖父胤禵、父亲弘明,都还处于被监禁状态。

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初二,雍正皇帝下令,将康熙皇十四子胤禵、以及胤禵的嫡长子弘明,禁锢在寿皇殿附近。

朕思寿皇殿乃供奉皇考、皇妣圣容之处,将允禵于附近禁锢,令其追思教育之恩,宽以岁月,待其改悔。伊子白起(即弘明),甚属不堪,著与允禵一处禁锢。
——《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

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二十四日,即位不久的乾隆皇帝下旨,说是想释放被监禁的皇叔胤禵、胤䄉。

又谕:从前允䄉、允禵,狂肆乖张,不知大义,罪戾种种,皆获罪皇祖之人。我皇考悉皆宽宥,因恐其在外生事,复罹重谴,不得已加以拘禁,乃委曲保全之大恩也。今朕即位,念二人收禁已经数年,定知感皇考曲全之恩,悔已身从前之过,意欲酌量宽宥,予以自新。著总理事务王大臣、宗人府、九卿,会议具奏。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

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乾隆皇帝将原先被雍正皇帝封为固山贝子的弘春(胤禵的庶长子),革去贝子爵位,还不许他出门。估计是因为,弘春在雍正朝出卖父亲胤禵的行为,乾隆很是看不上。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乾隆皇帝将之前与胤禵一起监禁的弘明,封为多罗贝勒。

即如弘春,伊父获罪监禁,伊反以为喜。弘暻亦以监禁伊兄为快。夫为人不孝不弟,岂有为国尽忠之理?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三》

弘明的次子永硕,是在胤禵父子被释放后出生的,即乾隆元年(173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只比永忠小1岁。

据《爱新觉罗宗谱》记载,弘明共有5个儿子,都是一个母亲生的,即弘明的侧夫人王氏。从弘明5个儿子出生的年份来看,这位侧夫人王氏,还是很得宠的,几乎每隔2-3年,就生个儿子。弘明去世的时候,只有4个儿子还在世,其最小的儿子永库,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就去世了,只有15(虚)岁,还没有娶妻。



永忠的父亲弘明,先后有过2位正妻。

弘明的嫡妻,是他的表妹,也就是弘明的舅舅四川布政史完颜·罗殷泰(也写作罗荫泰、罗延泰)的女儿。弘明与他的这位表妹,算是青梅竹马,而这桩婚事,是由康熙皇帝操办的。

可惜,弘明的表妹完颜氏,并没有与弘明白头到老。完颜氏在什么时候去世的,没有查到,但根据永忠在其诗稿中的记载,乾隆十九年(1754年),永忠曾经去给他的祖母、母亲扫墓。那时,永忠的生母王氏,还在世,所以,至少可知,弘明嫡妻完颜氏,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时,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弘明的继妻马氏,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去世,史料中,有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九月初二,礼部尚书德保,奏上的题为“题请赐恤多罗恭勤贝勒弘明夫人马氏事”的奏折。

而永忠他们兄弟几个的生母王氏,是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三月十二日去世的。

至来年三月十二日,先慈仙逝。
——《延芬室稿》



02

乾隆十九年(1754年),20(虚)岁的永忠,原本是要参加宗人府举办的考试,但因为参加人数没有达到规定,那次考试最终被取消。第2年,即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初七,永忠再次参加了考试,并在考试中拿到了一等的成绩。而就在永忠考试的前一天,即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初六,一直疼爱永忠的祖父胤禵,病逝了。

《清实录》中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初五,永忠被乾隆皇帝封为三等辅国将军。根据永忠在诗稿中的记载,他就是因为考试拿到了“一等”,才被引见给乾隆皇帝、并受封三等辅国将军的爵位。

二月初一日引见,蒙圣恩封授辅国将军。
——《延芬室诗稿》

虽然永忠在22(虚)岁时,就被封了爵位,但他并没有担任很大的官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二月十九日,永忠的二弟永硕,也被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同时,永忠的三弟永恬,被封为一等奉国将军。

永恬,为一等奉国将军。......永硕,为三等辅国将军。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三》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正月初六,永忠的父亲弘明,因病去世,终年63(虚)岁。弘明生前,是多罗贝勒的爵位,其次子永硕,就降袭为固山贝子。同时,乾隆皇帝还授予永硕,散秩大臣的官职,史料中,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四月二十六日,题为“为贝子永硕著授为散秩大臣事”的乾隆皇帝的上谕。

永硕在承袭爵位之前,担任着宗室佐领一职,史料中,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五月初四,宗人府递上的题为“为镶蓝旗宗室佐领永硕已承袭贝子,其佐领图记暂着玉鼎柱代管知会该旗事”的奏折。

而没有继承爵位的永忠,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被授为右翼宗学总管。这一年,永忠已是36(虚)岁。



而比起在朝中为官,永忠或许更喜欢过闲云野鹤的生活。据《啸亭杂录》的作者原礼亲王昭梿描述,永忠擅长写诗,书法也很好。永忠不受宗室身份束缚,经常衣着随意地出现在繁华街道上,看到感兴趣的书籍,即便典当东西换钱,也要将那些书买回来。昭梿,出生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而永忠,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就已经去世了,所以,昭梿对永忠的印象,可能也是听别人说的。

瞿仙将军永忠为恂勤郡王嫡孙,诗体秀逸,书法遒劲,颇有晋人风味。常不衫不履,散步市衢,遇奇书异籍,必买之归,虽典衣绝食所不顾也。
——《啸亭杂录·卷二》

乾隆四十年(1775年)闰十月十一日,諴亲王胤祕(康熙皇帝皇24子)的第2个儿子弘旿,被授为胤禵、胤禑这2支的族长。弘旿的生母,是諴亲王胤祕的侧福晋殷氏。弘旿与永忠一样,也是个爱好文学、喜欢写诗作画的人。永忠还将自己写的诗,让弘旿点评。永忠虽然要喊弘旿一声“叔叔”,但永忠却比弘旿大8岁。因为欣赏永忠的才华,当上族长的弘旿,便推荐永忠,充当自己的副手,成为右翼第四族教长。《爱新觉罗宗谱》中记载,永忠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二月,解任宗学总管,或许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永忠被任命为教长了。

贝子弘旿,为恂勤郡王、愉恪郡王二支族长。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九百九十四》



03

永忠虽然先后娶过4任正妻,但他的子嗣,并不是很多。

乾隆十五年(1750年),年仅16(虚)岁的永忠,由乾隆皇帝指婚,娶了隶属汉军镶红旗的上元县知县卞兆清的第6个女儿为正妻。卞兆清本人虽然官职不高,但他的祖上,出身辽东盖州世家。卞兆清的曾祖父卞三元,曾官至云南总督(后为云贵总督);卞兆清的祖父卞永誉,官至刑部左侍郎。

康熙七年(1668年)十二月初二,卞三元以家中母亲年老、需要他照顾为由,请求辞官,康熙皇帝准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卞三元病逝,康熙皇帝还专门给他赐谥号“恪敏”。

云南贵州总督卞三元,以母老疏请终养。从之。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

可是,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月初二,乾隆皇帝不知什么原因,将卞三元当年曾请求康熙皇帝不要撤藩、让吴三桂留在云南这件事,给翻了出来,并说卞三元其实是依附吴三桂的。为此,乾隆皇帝追夺了卞三元的一切殊荣,并让人毁掉为卞三元立的碑。

所有卞三元生前官秩、及死后谥法、并所得诰敕,俱著追夺。其祭葬碑文,并著该旗查明,一并仆毁。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四》

卞三元被乾隆皇帝治罪的时候,永忠的嫡妻卞氏,早已去世多年。卞氏是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九月初六病逝的。卞氏并没有为永忠生下儿子。永忠的第1个儿子,是他的妾室洪鄂氏生的,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闰六月二十六日,取名绵庚。可是,绵庚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七日,就早夭了,才2(虚)岁。

之后,永忠又娶了第2任正妻——舒穆禄氏。舒穆禄氏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九月二十六日,为永忠生下次子绵少。舒穆禄氏生产后不到2年,就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九月初六,病逝了。而舒穆禄氏的儿子绵少,也没有活到成年,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二月初二,早夭,只有5(虚)岁。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永忠又奉旨娶了那拉氏,为其第3任正妻。这位那拉氏,没有为永忠生下过儿子。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十三日,那拉氏病逝。

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八月十七日、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永忠的妾室伊尔根觉罗氏,为永忠生下了第3子绵周、第4子(未取名)。永忠在其诗稿中,将伊尔根觉罗氏,称为“赵氏”。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伊尔根觉罗氏生下的永忠第4子,早夭了,只有3(虚)岁,还没来得及起名字。与第4子同母的永忠第3子绵周,也只活到11(虚)岁,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一月去世。另外,《爱新觉罗宗谱》中记载的绵周去世日期,是十一月初九,可是,永忠在自己的诗稿中则记载着,绵周是在十一月二十四日这天去世的。在绵周去世的第2年,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绵周的生母伊尔根觉罗氏,也病逝了。

名绵周,字八百,聪慧绝伦、喜书能画,十一岁病殇,时乙未十一月二十四日辰时也。
——《延芬室诗稿》

永忠的第4任正妻——钮祜禄氏,还是乾隆皇帝的表妹。钮祜禄氏的父亲伊三泰,正是乾隆皇帝的亲舅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二十一日,钮祜禄氏生下永忠的第5子——绵算,这也是永忠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

顺便插一句,乾隆皇帝还曾让自己另一个舅舅伊松阿的儿子额尔登额,娶永忠的姑姑(胤禵第7女,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所生,封县主)为妻。史料中,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正月十五日,宗人府递上的题为“为恂勤郡王允禵之女指婚,弘瑛并永忠等现今穿孝,不能谢恩知会内务府事”的奏折。由此奏折可推断,永忠的小姑姑,被指婚给乾隆皇帝的表弟额尔登额,应该是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正月的时候。而奏折中提到的“穿孝”,是因为永忠的父亲弘明,正好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正月初六这天病逝。

可是,乾隆的表弟额尔登额,还没等到成婚,就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一月十一日,病逝了,终年21(虚)岁。而永忠的小姑姑,虽然当时只有15(虚)岁,却要为未成亲的夫婿守节。史料中,有永忠的弟弟永硕,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递上的题为“奏闻公伊松阿病故,臣之姑母情愿尽儿媳之孝道操办丧事折”的奏折。据《钮祜禄氏家谱》中记载,永忠的小姑姑,是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八月十七日,病逝的,只有24(虚)岁。



结束语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五月十一日,永忠病逝,终年59(虚)岁。同年,永忠的第5子、也是永忠唯一还活着的儿子绵算,袭封为三等奉国将军,那时,绵算只有14(虚)岁。

《爱新觉罗宗谱》中记载,绵算只娶过1位正妻——博尔济吉特氏,记为“罗布藏达尔扎之女”。史料中,有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二十日,宗人府递上的题为“为镶蓝旗奉恩将军绵算娶妻,请恩赏事”的奏折,那一年,绵算是17(虚)岁。不过,在嘉庆五年(1800年)四月二十一日,宗人府曾递上题为“为镶蓝旗奉恩将军绵算妻故,请恩赏事”的奏折。可见,绵算的嫡妻博尔济吉特氏,在嘉庆五年(1800年)去世。到了嘉庆七年(1802年)七月十九日,宗人府递上,同样题为“为镶蓝旗奉恩将军绵算娶妻,请恩赏事”的奏折。史料中又有,道光五年(1825年)七月二十七日,镶蓝旗满洲都统,递上题为“为镶蓝旗奉国将军绵算继妻关佳氏病故,请领恩赏银两事致宗人府”的奏折。由此可知,绵算有过2位正妻,他的继妻是关佳氏。

绵算比他的父亲永忠长寿,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初六去世,终年65(虚)岁。可是,绵算没有儿子,最后是过继了亲叔叔永硕的孙子奕年(永硕第6子绵默的第3个儿子),为子嗣。

(注:本文由[@]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