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府的富豪段瑞环,钱财颇多,可40多岁还没有儿子。妻子连氏为人蛮横不讲理,且善妒。段瑞环想要买妾,却一直碍于妻子,不敢。长此以往不是办法,段瑞环便和一个奴仆私通,这事被连氏给知道了,便将那奴仆痛打了一顿,卖到了河间县。



就这样过了十几年,连氏依旧没有怀上孩子,段瑞环眼看着自己要绝后,可没有办法。侄子们则天天登门借钱借物,费尽心思想要掏空段瑞环的家产,一旦稍有不中意,便不给好脸色,说起话来也带刺儿,段瑞环觉得再也不能由他们如此贪得无厌,便想着能过继一个侄子当儿子,侄子们听了此事极力阻挠。

眼看着侄子们日渐凶悍,贪心不足,连氏也没了往日的彪悍脾气,十分懊悔,只能愤怒地说道:“老头子年纪才60多岁,怎么见就不能再生个儿子呢?”于是便出钱给段瑞环买了两个侍妾,任由段瑞环宠幸。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两个侍妾竟然都怀了孩子,段家上下高兴万分,连氏心情也舒畅了,腰杆子也硬了,侄子们再次登门强借东西,便恶声恶气拒绝,将他们轰了出去。

不久之后,两个侍妾相继生下孩子,一个生了个女儿,另一个生了儿子,可儿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了,夫妻二人非常失望。便觉得人生无望,段家无人继承。

又过了一年,段瑞环中风,倒在床上一病不起。侄子们上门来更加肆无忌惮,牛马财物全部都往自家拿,连氏又哭又骂,可侄儿们却反唇相讥,连氏无计可施,只能任由他们而去。



连氏没有办法,哀求侄儿们能否留给自己一片肥沃的田庄,以养活一家老小,侄儿们不肯,连氏便大骂道:“你们连一寸土地都不肯给我留下,是让我一家老小饿死吗?”便坐在地上大哭,捶胸顿足。可侄儿们丝毫没有同情之心,更加变本加厉。

段瑞环经不起折腾,不久就死了。尸体还未下葬,侄儿们便在灵柩前商议着如何瓜分段瑞环的家产。连氏又恼又怒,闹得更凶了,可却没有一个人顾及她,也没人体谅她。

侄子们正在商量,忽然有个客人前来吊丧,众人都很惊讶,便问他是谁,那来的人说道:“去世的人是我的父亲。”众人听了大惊,来人就将其中的原委告知了众人。

原来当初连氏将那个和段瑞环私通的奴婢卖到了河间县,那奴婢过了五六个月便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怀,奴婢将他抚养成人,18岁就考中了秀才。随后那奴婢便将怀的身份告诉了他,怀这才知道自己是段家的血脉,骑马来到段家,谁知刚进门就看到段瑞环躺在棺材里,因此便有了方才的那一幕。



怀将这件事情说得头头是道,证据确凿无疑,连氏听完大喜过望,于是站起身来高声说道:“我如今有了儿子,你们还是将当初拿来的财务通通奉还,不然咱们就打官司。”

侄子们面面相觑,一下子变了脸色,一个二个灰溜溜地走了。怀于是改姓叫作段怀,又将家眷接了过来,一块给父亲守丧。

侄子们知道段怀的来历之后,纷纷不承认,也不将财物拿还回来,连氏本性比较凶悍,见此情况便告上了衙门。段怀劝她算了,连氏不听,说道:“我不是为了那几匹牛马和财务,我是这心中的恶气始终出不来,你父亲当初被他们气死,我之所以忍气吞声,完全是因为没有儿子,如今有了儿子,还怕他们做什么,以前的事情你不太了解,等我亲自和他们打官司。”

段怀再三劝阻,连氏终究不听,写下状子,告到县衙里去了,县令便拘拿了段氏的子侄们审理案件。大堂之上,连氏据理力争,理直气壮,言辞哀伤,滔滔不绝,诉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县令也被她感动了,便将段家的子侄们重重责罚了一顿,追回了财物,还给了连氏。



连氏回家之后,将那些没有参与瓜分家产的侄子们通通叫了过来,又把追回的这些家产全部分给了他们。以后的日子里,这些侄子们对连氏照顾有加,对于段怀也是能帮衬就帮衬。

段家的子侄们仗着段瑞环无后便肆意侵吞他的家产,最后不仅没有占到便宜,还被责打了一顿。

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为了避免家产无人继承的情况发生,便对男儿颇多渴求,于是便有了这篇故事。蒲松龄也正是通过这篇故事向我们讲述了那个年代与众不同的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