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奄奄一息躺在病榻上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朱祁镇敢进宫来抢皇位。
那天清晨他突然听到上朝的声音,不由得大吃一惊:他这个皇帝还躺在这呢,是谁在召集大臣上朝?
他连忙问左右:快去看看,是于谦……他要造反了吗?
左右回复说,是太上皇朱祁镇要重新登上皇位。
朱祁钰反而松了一口气:好好好,是哥哥,好得很。
他就此放弃挣扎,任凭朱祁镇削他帝号,赶他出乾清宫,昭告天下他是罪人。
一个月后,朱祁钰因病去世,年仅30岁。
那么问题来了。朱祁钰好歹是个皇帝,如果夺门之变的时候他下令捉拿朱祁镇,能阻止朱祁镇把皇位抢回去吗?
他又为什么放弃反抗呢?
01、夺门之变的全过程
景泰八年正月,皇帝朱祁钰病重,连祭天都起不来,只能让身边的重臣石亨代劳。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祭天对于皇帝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事,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都吐血了也要撑着亲自祭天。
可见朱祁钰实在是病入膏肓了。
此时朱祁钰身边的大将石亨、宦官曹吉祥、重臣徐有贞等人就打起了主意:
朱祁钰一死,不管是他哥哥朱祁镇复位还是侄儿朱见深继位,亦或是召外藩进京登基,他们的前途都很难说。但他们如果借此机会拥戴被囚禁南宫的朱祁镇抢回皇位,那可是从龙之功,滔天富贵啊。
说干就干,几人进宫禀告了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之后,于正月十六日晚上以瓦剌有变、保卫京师为由,带着一队京营兵直奔朱祁镇所在的南宫。
南宫的门早被朱祁钰锁死。石亨让人用巨木撞门,没把门撞开,倒是把门旁边的墙撞塌了。
他们这才见到朱祁镇。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直奔皇宫。
一路上也有不少人见他们行踪诡异,产生疑虑。可是朱祁镇和几个重臣一露面,这些人也不敢多问了。
当黎明将至,上朝时间到了的时候,大臣们惊讶地发现,皇位上坐着的人已经不是朱祁钰了,而是朱祁镇。
就这样,朱祁镇兵不血刃地夺回了皇位。
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为朱祁钰反抗,把朱祁镇赶下皇位,捉拿起来。
向来对朱祁钰忠心耿耿的于谦,其实在朱祁镇带着人进宫的时候就已经收到通知。
朱祁镇身边的人并不多,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调兵拦住朱祁镇。
可是他选择了沉默。
就连朱祁钰本人都没有反抗。
他听到上朝声音的时候,大惊失色:是谁在召集朝臣?难道是于谦造反了吗?
听到是朱祁镇夺位的时候,他说了句“哥哥做,好”,就此认命。
02、朱祁钰有反抗的机会吗
那么问题来了,朱祁钰好歹当了8年的皇帝。
他难道就没有自己的一点势力或者支持者吗?
如果他没有选择认命,而是登高一呼,命令禁军捉拿朱祁镇,夺门之变还能成功吗?
我个人认为问题不大。
因为朱祁钰一直是皇帝。而朱祁镇一直被囚禁在南宫。
史书当中并没有拥护朱祁镇的那几个人控制了禁军的记载。
他们全程做的,就是率领一队人马护着朱祁镇进了皇宫,全程也并非畅通无阻,而是有人上前盘问他们要做什么,只不过被朱祁镇以太上皇的身份糊弄过去了。
但凡一路上遇到一个要和他们较真的,朱祁镇甚至还没到皇宫就被擒了。
更别提朱祁钰如果一声令下,让禁军擒拿朱祁镇了。
朱祁镇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在于,朱祁钰的命令还能传到禁军处。
因为控制禁军难,但是控制朱祁钰身边贴身服侍的几个小太监并不难。
夺门之变的发起者当中,石亨是备受朱祁钰重用的大将,朱祁钰病重的时候是让石亨代为祭天的,可见是朱祁钰十分亲密的心腹。
曹吉祥是司设监太监,司设监是专门掌管皇帝的仪仗、雨具等繁杂事务的。
徐有贞是左副都御史,也是朱祁钰的亲近大臣。
更别提,他们在发起夺门之变之前,还得到了朱祁镇生母孙太后的支持。
孙太后从当皇太孙嫔开始,一路当上太子嫔、贵妃、皇后、太后,已经在宫里经营30多年了。
这些人的能量或许不足以控制禁军以及整个皇宫。
但是控制朱祁钰身边近身服侍的几个人还是有可能的。
朱祁钰已经躺在病床上起不来,如果他身边没有为他传令禁军的人,他就是一个被断了腿又拔了牙的老虎,空有一身威风,却什么都做不了。
03、朱祁钰为什么不反抗
当然史书上关于朱祁钰身边近身服侍的人是否已经被收买和控制,没有半点记载。
所以我们也只能猜测了。
不过不管朱祁钰有没有传达命令让禁军反抗的机会,他总归是没有反抗,而是在听说朱祁镇夺回皇位之后说了声“好”。
所有的大臣以及禁军,在没有接到朱祁钰擒拿朱祁镇的命令之后,也默认了朱祁镇重新登基这一事实。
朱祁钰好歹当了8年皇帝,又是打赢北京保卫战的大功臣,总不至于连个愿意效死的功臣都没有。
为什么包括朱祁钰在内,全程没有人反抗呢?
- 其一,朱祁钰没有儿子。
当时的朱祁钰不过30岁,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儿子问题不大。他年富力强,总归还有和妃子生儿子的机会。
但是前文说过,朱祁钰已经奄奄一息,随时可能咽气。
这种情况下没有儿子,问题可就大了。
在古代,皇位没有儿子,不仅关系到皇帝本人能不能传宗接代。
更是直接关系到皇位是谁继承。
对于忠于皇帝的大臣和禁军之类的人而言,则关系到如果为皇帝效死这一回,能不能得到对应的收益。
朱祁钰已经随时可能咽气。
要是大臣们为他擒拿了朱祁镇之后,发现他已经咽气了,怎么办?
如果朱祁钰有儿子,那么问题不大。朱祁钰无法奖赏他们的,朱祁钰的儿子会奖赏。
毕竟保住了朱祁钰的皇位,相当于保住了他儿子的皇位。
可是朱祁钰没有儿子。
也就意味着新君登基之后,不一定会买他们的帐。毕竟他们效死的对象是朱祁钰而不是新君。
那么大臣们在为朱祁钰反抗之前,可就要掂量一下付出和收益是不是能成正比了。
- 其二,朱祁钰的继承人大概率是朱祁镇一脉。
如果朱祁钰仅仅是没有儿子,那满朝文武也不见得就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反抗。
毕竟忠君这种事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新帝不会因为大臣忠的不是自己,而是另一个皇帝,就抹杀掉大臣的贡献。
关键在于,朱祁钰去世之后,会是谁继承皇位。
古代继位是要讲究基本法的,不是从宗室里直接找个有开国皇帝血脉的人过来就可以登基的。
朱祁钰没有儿子,那么就该从朱祁钰亲爹的后代里找新的皇位继承人。
如果朱祁钰亲爹也没有儿子,那就从朱祁钰爷爷的后代找皇位继承人。
总的来说,血脉有亲疏远近。皇位继承的基本法是尽可能找和皇帝血缘关系最近的人继承皇位。如果这个人再过继给皇帝当儿子,那就更好了。
要不然,就会发生帝系旁移、小宗易大宗这种在古代礼法下让人难以接受的事件。
那么在朱祁钰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他的继承人是谁呢?
朱祁钰的父亲是朱瞻基,朱瞻基一辈子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
也就是说,朱祁钰去世之后,和朱祁钰血缘关系最近的是朱祁镇。他完全可以直接继承皇位。
当然朱祁镇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毕竟实际上是被废了的皇帝,让他再重回帝位多少有些尴尬。
而且朱祁镇是朱祁钰的哥哥。如果可以的话,继承皇位的最好还是下一代的人,这样子在太庙的位置比较好排布。
而朱祁镇是有儿子的,而且有整整6个儿子。而且他的长子朱见深,还当过朱祁钰的太子。
也就是说,既然朱祁钰没有儿子,那么继承皇位的,要么是朱祁镇本人,要么是在朱祁镇的儿子里选一个。
要是不选他们,就只能从朱瞻基父亲朱高炽的后代里挑了。到时候太庙里的排位会很尴尬,朱瞻基一脉的存活问题会很尴尬,朱瞻基、朱祁镇和朱祁钰3代皇帝的定位也会很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如果帮助朱祁钰擒拿朱祁镇,他们的处境就很难说了。
万一朱祁镇前脚刚被拿下,后脚朱祁钰就咽气了,那他们难不成还要放了朱祁镇,让朱祁镇继续坐上皇位吗?
就算不选朱祁镇,选朱祁镇的儿子,那朱祁镇的儿子能够放过这些捉拿了自己亲爹的人吗?
更别提,当时朱祁镇的儿子,年纪最大的朱见深也只有11岁。
无论他的哪个儿子登上皇位,大臣们大概率还得把朱祁镇请出来辅政。
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如果帮了朱祁钰擒拿朱祁镇,简直是把自己的前途和九族都押上去了。
得不偿失。
几乎没有人愿意这么做。
这一点朱祁钰本人也清楚得很。
在他卧病期间,大臣们上书催他立太子。他自己也知道,他的太子人选只能是朱祁镇的儿子了,但是他又不甘心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一脉。
所以一直僵持着。
当听到朱祁镇夺回皇位的那一刻,他内心可能也松了一口气吧。他很清楚不会有人来救他了,他反抗也没有意义了,就算他反抗,也无非是在不久之后把皇位再交给朱祁镇的儿子而已。
所以他说了声“好”之后,就这么认命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