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电视剧《封神榜》中姜子牙的扮演者。

他白天是一知名演员

晚上却是一名地下特工。

他隐姓埋名75年,无人知晓他的身份。



直到2021年,他被授予七一勋章,他也是唯一被授予七一勋章的文艺工作者。

他的名字叫蓝天野

01

蓝天野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的一个小康家庭,家里以做绸缎生意为生,他刚满月后就跟着做绸缎生意的祖父迁居北京。

因为体弱,所以从小性格内向,为了让他性格变得外向一点,母亲经常带着他看戏。

在母亲的影响下,蓝天野迷上了看戏,尤其是武戏,回到家还模仿练习。



图|青年蓝天野

蓝天野家住在一个胡同里,一天胡同口开了一家武馆,母亲得知学武能强身健体,就给他在武馆报了名。

学了几节课,老师就夸他动作掌握快,还以为他有武术基础,实际上都是他在武戏中偷师学艺学到的。

幼时的蓝天野有父亲的关注,祖父的宠爱,家境殷实,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祖父还经常将他叫到跟前讲书,内容包括:《包公案》、《西游记》、《水浒传》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城沦陷,蓝天野没有来得及逃出,不得不在沦陷区继续生活。

在日军的烧杀掳掠下,蓝天野的父亲、祖父和祖母相继离世。

此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失去至亲的痛苦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憎恨日本侵略者的种子。

虽然每天只能吃上一种叫“混合面”的东西,所谓的“混合面”里面没有一点与面粉有关的物质,只有玉米核磨成的粉面和麦麸。吃多了还会肚子发胀。



图|年轻时的蓝天野

他仍然冒着危险去学校读书,还考入了北平市第三中学。在第三中学,蓝天野学习了美术,并于两年后考入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但沦陷区的百姓担惊受怕,心情压抑,谨小慎微,晚上也不敢点灯,怕日军发现突然闯入家里。

蓝天野在采访中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沦为亡国奴的日子。

所以,他奋发学习,希望有一天能报效祖国。

02

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蓝天野本来学习的是油画专业。

听说学校有一个“沙龙剧团”,主要拍摄进步剧。

他便申请加入,并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并且参演了《日出》等话剧

但是又机缘巧合的加入了一个“沙龙剧团”,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演出《日出》等揭露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丑陋现实的话剧。

蓝天野通过出演话剧的方式,宣传和传播着新思想。

1945年,三姐石梅的回家,使蓝天野真正有了报效祖国的机会。

三姐是一位地下党员,她回来的目的是为了在北京开展地下工作。三姐还带回了《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



图|蓝天野三姐石梅

在三姐及三姐带来的进步书籍的影响下,蓝天野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了先进的革命思想。

蓝天野开始帮助三姐完成革命工作,他利用自己的美术专长,为三姐刻蜡版,印制传单。

在三姐忙不过来时,他就主动担负起地下交通员的工作,帮三姐运送情报文件和物资。

就这样,蓝天野也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中。从此,蓝天野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地下党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成为了国统区。

为了配合解放工作,蓝天野彻底放弃了他的美术爱好,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四处参加话剧演出,宣传解放思想。

1946年,在北平地下组织的开展下,北平戏剧团体联合会成立,其中包括职业剧团,半职业剧团,以及学生团体,北平剧联党支部。



图|蓝天野在话剧中的形象

蓝天野就是党支部的一员。

为了增加剧联的知名度,剧联准备演一部大家喜闻乐见的剧目,经过群策群力,大家最后以《青春》这部剧目作为首演。

虽然在剧中蓝天野因为经验还不够丰富,没有获得出演主角的资格,只是出演了一个叫“红鼻子”老更夫的小角色。

出乎意料的是,蓝天野却因为这个小角色奠定了他在演艺界的地位。

03

当时,蓝天野并没有因为老更夫是个小角色而忽视他。他到农村去学习,去向农民请教。

按理说让年仅十九岁的他演一个老更夫实在是有些难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加上美术化妆功底,蓝天野在《青春》这部剧里的老更夫形象深受好评。

在这部剧里,蓝天野饰演的老更夫这个小人物,插科打诨的形象深入人心。

随着《青春》剧目的爆火,北平剧联的名气越来越大,同时国统区当局也开始注意到该剧联。



为了保存实力,上级指示骨干成员分散隐蔽,蓝天野进入了周总理和郭沫若领导的抗敌演剧二队任演员。并且成为了周总理领导下的一名特工。

他也在这个时候改名换姓,由王润森改为蓝天野。

他打入敌人内部,一边演话剧,一边开展秘密地下工作。

他表面是在《孔雀胆》和《大雷雨》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演员,实际上以剧团演员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秘密发展党员,直到全国解放的那一天。

1949年10月1日,蓝天野到天安门广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隐姓埋名的同志都改回了原名,但蓝天野说,他的名字不用改,他说自己以前年纪太小,没有为党做很多事情,今后他随时会响应党的号召,为党做更多事情。

他沿用这个名字75年,大家都只知他叫蓝天野,而不知他还有个名字叫王润森。

一个本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演员道路的人,却因为革命工作走上了演艺道路,并且在演艺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04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刚刚成立,蓝天野成为了剧院的第一批演员。

为了精进自己的演艺才能,进一步塑造好深入人民心中的好角色,蓝天野几经周折报名参加了苏联专家授课的干部培训班。

通过不断的学习,蓝天野在《茶馆》、《蔡文姬》、《北京人》等多部名剧中塑造了秦二爷、董祀、曾文清等经典艺术形象,奠定了他在话剧界的地位。

并以副导演的身份指导完成了《关汉卿》的工作后,蓝天野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身份转换。

他还成功塑造了《王昭君》中的匈奴呼韩邪单于,《封神榜》中的姜子牙等深入人心的角色。



图|蓝天野扮演的姜子牙

有观众评价说:看蓝天野演的姜子牙,感觉到就是姜子牙本人。

蓝天野本着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演戏态度,为新中国演艺事业培养出了一批新话剧人才,宋丹丹、梁冠华、濮存昕、冯远征、杨立新等老一辈实力派演员都是他发掘培养出来的演艺人才。

他们发扬并传承着蓝天野的精神:体验生活,扎根人民。

2015年,88岁的蓝天野还执导拍摄了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贵妇还乡》,为了规范年轻演员的肢体动作,他甩掉手里的拐棍,亲自上场示范。

他严肃治戏,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敲击着年轻演员的心灵。

2021年,蓝天野被授予七一勋章,他也是当年29位获得者之中唯一的一位文艺工作者。



图|蓝天野获得七一勋章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因为我在蓝天野身上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一种为革命献身,为艺术献身,忠诚于自己的信仰。

当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不再为生存挣扎的时代,谈献身和信仰,似乎是空谈。

但我们在蓝天野身上看到了,献身和信仰的具象化。

战争年代,献身和信仰是战火中的舍生取义;和平年代,献身和信仰是对专业主义的极致追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