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3月31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枣庄市域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清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公路和地方铁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丽,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家银和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启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清华在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枣庄行动方案》,全面启动枣庄市域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两年多来,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在项目审批、资金、用地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推动,工作机制以“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六大体系”,深入实施“九项推进行动”,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305亿元谋划实施12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国家绿色出行城市2项国家级荣誉,国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顺利通过验收,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等4项国家级、省级试点项目加快推进,为枣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跨上新台阶。公路设施持续完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35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1655公里,密度跃居全省第2位;高速公路里程286.6公里、密度跃升全省第4位;京台高速、滨台高速、临滕高速枣庄段通车运营,国道206威汕线、省道318郯兰线和省道103济枣线等35条普通国省道改扩建工程如期建成通车,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成为全省首个开放式“交旅融合”服务区,临滕高速滕州东收费站创建为全国首个“开放式”智慧零碳收费站。枣庄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公交车,2024年全国首场“我家门口那条路”在枣庄市成功举办。铁路干线贯通南北,积极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全力争取启动济枣高铁建设,推动形成“市域双高铁”格局。长河港业铁路专用线主体工程完工,滕州铁路货场搬迁工程加快推进,枣庄市铁路里程突破340公里,京沪和枣临两条普铁及27条铁路专用线效益日益凸显,推动实现货运物流降本增效。内河航运扩容升级,完成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枣庄港泊位改造提升工程成为全国交通强国试点首个竣工项目。累计建成37个千吨级泊位码头,去年全市集装箱运输完成11138标箱,港口吞吐量达到2084万吨、较“十三五”末增长69%。低空经济蓄势待发,抢抓省政府出台《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机遇,积极引进航景创新、金朋达等低空经济“头部”“腰部”企业,顺利完成枣庄首个低空无人机配送场景测试,推动形成低空经济产业聚集“洼地”。

现代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客运便捷化,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开通城际公交“一小时通勤圈”,推广定制公交、网约车服务,建成乡镇公交换乘站27处,开通城乡、镇村公交147条,行政村公交覆盖率实现100%,基本形成“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三网融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提升群众出行体验。货运高效化,构建“公铁水空”联运网络,马兰屯作业区“枣庄港-蚌埠港”运输航线成功开通,薛城作业区集装箱业务顺利启动,枣庄港内河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成功入选全省试点,推进京东(枣庄)智慧物流港、枣庄智慧冷链物流中心等场站建设,全面支撑交通物流提质升级,持续促进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城乡一体化,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面贯通,建成30个乡镇寄递物流服务点、2130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100%。建成滕州、山亭省级客货邮样板县,开通枣庄“水泉火樱桃”邮政冷链直发航空专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平安信用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源头治理强基,建立企业信用分级监管机制,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市“两客一危”、港口、普货、驾培等1262家运输企业全部纳入安全信用监管。创新开展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执法检查,开展“百吨王”超载、非法营运等专项治理,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信用交通固本,扎实推进信用交通建设,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交通工作提供了信用支撑。滕州、薛城、山亭、市中、峄城成功创建全省“信用交通县”建设典型单位。改革创新赋能,推广远程异地评标模式,完成S241临徐线修复养护工程试点,实现评审过程全程透明、高效规范。强化路地“双段长”联合巡查排查、市级督导检查,持续加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推动铁路沿线环境持续向好。

绿色智慧交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调整结构降碳,大力推动“公铁联运”“铁水联运”,整合港口资源,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推进交通绿色出行,全市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占比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8%。开展固废循环利用科技攻关,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奖2项,科技金桥奖1项。建设平台提效,建成市级综合交通运输智慧管理平台、综合执法智能监管“云平台”、智慧公路大数据云中心,基本建成覆盖国省道、县乡道、重要货源点非现场执法检查网,推进智慧港航工程建设,实现交通指挥中心与港口、船闸、场站、国省道重点路段等区域视频监控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一网看交通、一网知交通、一网管交通。交旅融合共赢,依托现有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旅游公路扩面提标,精心建设“鲁风运河”“红色沂蒙”两大旅游廊道,高标准建成旅游公路293公里,枣庄市山亭、薛城、峄城、台儿庄等农村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山亭区翼云湖岩马湖旅游公路入选“山东省首批精品旅游公路典型案例”,台儿庄区“鲁风运河”古城文化廊道、峄城区冠世榴园精品旅游公路入选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闪电新闻记者 刘聪聪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