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核组‘不召开会议、不听取汇报、不查看资料’,直接深入一线与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我们都感受到了一股清新之风。”近日,谈起考核工作新变化,陕西安康市石泉县迎丰镇党委书记鲁飞深有感触。

为防止“考核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一到年底,扎堆考核”等问题,去年以来,安康市把考核“瘦身健体”作为给基层减负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减事项、减指标、减程序、减频次等,让基层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瞄准痛点减真负

考核事项和考核指标冗杂原因复杂,“考核减负减什么”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去年9月,安康市专门组织开展考核减负专题调研。各部门单位对指标过多过杂、多头重复考核、重痕迹轻实绩等方面反映集中。

“要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清理可有可无的事项,精简可考可不考的指标,归并交叉重叠的内容,简化无关紧要的环节,聚焦大事要事考,聚焦难点堵点考,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抓落实。”市委常委会集体学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后,给考核事项、考核指标精简优化定下基调。

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内容相近的予以归并;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考核,更加突出结果导向,发文开会、宣传报道、巡河巡山巡林日志等过程性指标一律剔除;秦岭保护、长江禁捕等工作归入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森林防火、应急抢险、消防工作等作为底线工作实行负面扣分……经清理规范和精简优化,2024年市级层面考核事项从2023年的49项减少到1项,指标层级从四级优化为两级,指标数量从2519个减少到175个。

以上率下敢碰硬

“工作不纳入考核,下面就不会重视”,这样的“考核依赖症”在部门层面颇具影响。考核减负需要把分散到各单位的“尺子”“鞭子”收回,但是对于“考什么不考什么,减什么不减什么”,各单位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不愿把“指挥棒”交出去。

“手心手背都是肉,减谁都心疼。市级领导所在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刀刃向内、动真碰硬,带头示范、走在前列,把《若干规定》要求落到实处。”市委对考核减负的要求掷地有声。

“市委有要求,基层有期盼,我们各部门单位当然要有行动。”纪委、组织、宣传、政法等常委部门,通过日常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单位取消行业系统考核,由政法委梳理核心指标纳入市级目标责任考核;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双重管理”单位,县(市、区)分局考核统一由所在地区党委实施。

“以前,考核要么大堆小堆资料、要么后脚跟着前脚,年底八成工作都是迎考备考,分散大量的精力、耗费大量的物力。现在,只需要迎接一次考核,也不用专门准备资料,迎考负担大大减轻,我们也有更多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汉阴县涧池镇党委书记黄波感到由衷高兴。

建章立制抓长效

考核减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安康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的考核委员会,下设常设机构考核办负责全市考核工作,考核办主任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建立“考核委领导、考核办统筹、牵头单位推进、责任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一个机构牵头、一套办法管总、一支队伍查核、一次打包实施”的工作模式,确保考核减负减到位、减彻底。

市委、市政府对印发的提及督查检查考核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市级领导出席会议讲话不再对考核事项提出要求,源头防止考核事项指标增加。考核办专门印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准入退出办法(试行)》,对设置程序、指标评估、准入退出等提出明确要求。编制部门积极推进镇(街道)履职清单试点,防止工作以“属地管理”名义向乡镇延伸。平利县、宁陕县、紫阳县等还整合党委督查、政府督查、发改统计等方面力量成立“督考办”,有效解决了“你督你的、我考我的”“外行评内行”等问题。

考核导向引领干事方向。考核事项清理规范、精简优化后,各级各部门抓落实方向更加明晰、重点更加突出、步伐更加有力。2024年,安康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和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省前列,政府工作群众满意度、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平安建设满意度等10余项工作排名全省第一。(本报通讯员 刘新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