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书香弥漫的春日里,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怀揣着新作《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走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华发容闳高级中学和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这一场文化盛宴,为师生们打开了一扇从地理与人文独特视角,窥探中华文明形成历程的大门。
▲ 讲座现场(受访者供图)
葛剑雄在人口史、移民史、历史地理学领域成就斐然,堪称学界泰斗。此次他带来的《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是一部极具科普价值的佳作。全书以前言《何以中国》开篇,自然编、人文编、中外编三大部分,收录20篇文章,凝聚着当代历史、地理、文学名家的前沿研究成果,助力普通读者重塑对中华文明形成与演进的认知。
讲座现场,葛剑雄别出心裁,以黄河流域所历经的苦难为切入点,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时空层次,深挖旧史料中的细微之处,揭开了那些隐匿在历史深处的真相。新颖的视角、考究的史料、犀利的观点,令在场师生如醍醐灌顶,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谈及中华文明的核心话题时,葛剑雄妙语连珠。“中国”国名从何而来?中华民族又是如何形成?他指出,目前已知最早在史册留下“中国”二字的,是三千余年前周成王初年铸造的青铜器“何尊”,其上刻有“宅兹中国”。而中华民族的形成,“夏”与“诸夏”最初指代中原地区人民,后成为中原文化象征;“华”源于“花”,寓意中原人服饰华美。“‘华夏’,就如同今天我们所说的‘美丽中国’。”这一形象的解读,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 讲座现场(受访者供图)
互动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们热情似火,踊跃提问。葛剑雄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不少学生分享阅读书中篇章的感悟,有学生感慨:“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辉煌文明的历程,感受到祖国大地的辽阔、历史的悠久,以后我一定要多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师们也对活动赞誉有加,认为它巧妙地将历史中国与现实中国串联,兼具学术的严谨与情感的细腻,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对历史地理学的学习热情与深入思考。
这场在珠海校园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思想的碰撞,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洗礼。
本文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文|何叶舟。
《品读中国 : 风物与人文》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
北京 : 中华书局 : 科学出版社, 2023.9
(中华文明书系)
ISBN 978-7-03-076196-5
本书是一部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如何在锦绣大地上创造辉煌文明的普及性读物,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邀请著名文史学者、地理学家联手打造。全书由自然编、人文编、中外编三部分组成,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讲述广袤中华大地上的自然风物和人文创造,述说大江大河所孕育的厚重文明,展示人文遗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