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古曲《越九歌》——八百年前越溪深处的历史回响。3月28日,以《越九歌》为主题的两场音乐会分别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小剧场和浙江图书馆报告厅举行。音乐会由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图书馆主办,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承办,温州大学、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协办。这是继2024年5月26日《越九歌》在绍兴市文化中心“唐风越韵.蒋伟伟原创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上露面后,首次走出绍兴。



《越九歌》是南宋词人姜夔(1155——1209)于绍熙四年(1193)游越之时,仿照屈原《九歌》命意,以越国古都浙江绍兴相关的十位历史人物为主题创作的仿礼乐古曲。《越九歌》用律吕字谱记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歌谱之一,十曲曲目为《帝舜》《王禹》《越王》《越相》《项王》《涛之神》《庞将军》《曹娥》《旌忠》《蔡孝子》,对应人物依次为舜、大禹、勾践、文种、项羽、伍子胥、庞玉、曹娥、唐琦、蔡定。十曲大致按所涉人物的时间先后排序,可分为名王将相、忠臣烈士、孝子孝女三大主题,涉及家国情怀、忠烈孝义与山水人文,极富感染力。



音乐会受绍兴市文化艺术发展资金资助,在宋代古谱的基础上编配润色,通过古乐谱学、古代文学研究者与作曲家、音乐学院表演团队的跨界合作,由绍兴青年音乐家蒋伟伟博士主持,温州大学伍三土副教授译解古谱、释读歌词,浙江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蒋骁然老师、广州工商学院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滕杰老师编配,浙江音乐学院金美玲教授带领音乐教育学院MTC乐团排练完成,以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向公众呈现这一宋代音乐遗珍。这也是这组八百年前的古曲,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搬上舞台。









《越九歌》书影(据鲍廷博手校清张亦枢刻本《白石道人歌曲》卷二)

《越九歌》是八百年前的古人留给浙江的礼物,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声乐作品之一,更具有古代音乐、古代文学、音韵学、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宗族文化、忠孝文化等多重意义,其地域文化指向与宋韵文化、吴越文化、浙东诗路高度重合。往大处说,《越九歌》是浙江之古歌,往小处说,《越九歌》是绍兴之古歌,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无不与越国古都浙江绍兴相关,且大半有对应的遗迹或景点,与地方旅游天然契合。如果把浙江文旅事业比喻成一局棋,《越九歌》就是其中失落的一枚要子,等待捡拾。试问,除了浙江与绍兴,中国还有哪一个省、市拥有量身定做、并多达十首、又富有故事性的古歌呢?



《越九歌》与绍兴旅游景点的对应性



曹娥江(对应《曹娥》)



大禹陵(对应《王禹》)



越王殿(对应《越王》)



钱塘江大潮(对应《涛之神》)

一曲古歌,一段往事,一曲古歌,一位人神。南宋古曲《越九歌》是留给绍兴和浙江的文化遗产。传统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对其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使其融入当代生活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也是繁荣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南宋古曲《越九歌》——八百年前越溪深处的历史回响系列音乐会将陆续在杭州与绍兴举办十场演出,期待演出获得广大观众对宋韵文化的共鸣。















责编:勾晓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