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云南漫记】37. 朱德旧居洁园忧思 清正廉洁 德韵流芬

从大观公园出来,我拦下一辆的士,准备前往朱德旧居。司机小哥一脸疑惑:“朱德旧居?从来没人打车去过那儿,我得查查路线。”我赶忙补充:“在翠湖边上的。”小哥把手机递给我,问道:“是第一个搜索结果吗?”我点头确认。

车行驶了二十多分钟,抵达路口。司机指着街边说:“看,有指示牌了,您从这儿走进去就行。”街口的墙壁上,刻着朱德的浮雕头像,旁边写着: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朱德。





我一直很好奇,朱德元帅是四川人,为何在昆明会有旧居?原来,云南是朱德踏上革命征程的起点。1909年,朱德来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投身辛亥革命,参与了昆明“重九”起义。1915年,又参加“护国运动”。因作战英勇、战功卓著,升任少将旅长,随后担任云南警察厅长。1921年,朱德购置了昆明市五华山西侧水晶宫红花巷四号、小梅园巷三号两处民宅。其中,小梅园巷三号被命名为“洁园”,是他在云南最后的居所,也正是从这里,朱德迈向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将“洁园”捐赠给了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因这段经历,朱德深情地说:“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我永远不会忘记云南。”

昆明朱德旧居坐落于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水晶宫红花巷4号及小梅园巷3号,见证了朱德人生的重大转折。旧居由东、西两个院落构成,房屋皆是典型的民居风格,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小梅园巷3号的旧居,是朱德亲自规划设计的带花园中西式砖木结构两层楼房,这里不仅是他的住所,更是他探寻真理、救国救民,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开端。

红花巷4号是传统中式土木结构四合院,小梅园巷3号则融合了中西式砖木结构特色。朱德一生喜爱兰花,在院内种上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寄托自己的高尚品格,还将居所命名为“洁园”,表达洁身自好的志向。院子前后有花园、假山、池塘、草亭、小桥、石径,环境清幽宁静。1987年,昆明朱德旧居纪念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云南省启动修缮工程,2021年被命名为云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旧居纪念馆前是新建的红色文化小广场,不少孩子在这儿嬉笑玩耍、追逐奔跑。广场上立着一块刻有朱德手书“革命到底”的石头,水泥地面上竖向写着“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这行字正对着“革命到底”的石头,彰显出朱德元帅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我在小广场拍了个短视频,进纪念馆前,保安提醒我:“里面只能拍照,不能拍视频。”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天井,正房两层,面阔五间,两侧是厢房,屋檐下回廊宽阔,即便下雨也能在各房间之间自由通行。我按照参观路线前行,馆内陈设并非原物,只是大致还原当年情景。看过正房两侧的卫兵室、亲属卧室、会客厅、厨房和主人书房,却没找到主人卧室。





















又顺着指示,从侧门登上几级台阶,来到另一座两层建筑,这里是陈列展厅。

纪念馆一层陈列室举办着《朱德在云南》专题展览,分为“投笔从戎到昆明”“革命学习在讲武”“辛亥革命上战场”“护国名将震川南”“洁园忧思”“长征过云南”“视察云南”七个部分,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朱德在云南求学、参加辛亥革命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波澜壮阔的革命经历。





























展厅里,朱老总身着元帅服的半身雕像英武不凡,只是感觉胸部以下底座比例稍有失调;还有朱德和老师的雕像,栩栩如生。





沿着四合院来到二楼,正在举办《红色云岭德韵流芳——朱德廉政文化主题展》,展览详实记录了朱德清正廉洁、立德树人、勤俭持家的事迹,生动展现出他忠诚坚定、光明磊落的党性修养和清廉高尚的思想境界。





展厅后面是花园和假山,梅花绽放,砚池清幽。













出了纪念馆,才发现进来的巷子里有一张长凳,长凳的靠背上刻的是朱德元帅写的诗词有纪念党的四十周年、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纪念秋收起义、纪念广州起义等诗词。







朱德旧居作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得以深入了解朱德早期在云南和昆明的生活、学习与战斗岁月,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立下的不朽功勋。走进朱德旧居,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学习朱德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还有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让我们铭记这位伟人的光辉一生,从他的精神中汲取力量,为新时代的发展奋勇前行。

(1627 图47 2025/2/2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