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突破极值的全球气温在目前看来似乎影响不大,但当北冰洋上的坚冰渐渐裂开后,一个全新的航运时代就这么到来了。
俄罗斯货船不再需要走传统货运航线的那一瞬间开始,海上博弈具象化了,美国为此抓耳挠腮,但却根本无法改变局势。
马六甲困局
当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之时,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便得以充分显现。
这里连接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更是欧洲、中东以及非洲向东亚运输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对于东亚诸国来说,想要参与世界贸易,马六甲海峡压根就是一条无法回避的通道。
过往战争期间,马六甲海峡的军事意义就非常突出,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考虑到应对未来战争,美国搞的那个“岛链”计划同样体现着马六甲海峡的军事意义,对于这样重要的军事通道,爱好和平的国家有一个重要诉求就是保证其不被一个或几个国家所控制。
要是没有这样一个海峡,新加坡也不会富裕成这番模样。
他们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在1971年就签署了马六甲海峡公约,通过反对海峡“国际化”的方式宣布共管海峡事务;可问题就在于,若是美国伸手搅局,这些国家没有一个能够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世界超过60%的石油运输和50%以上的集装箱货运都要经过这条海峡。
中国大陆进出口物资的大部分石油也都需要从这条海峡运输回来,这也意味着该海峡直接扼守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中国能源需求在不断上涨,从中东、非洲购买的原油数量庞大,还在持续上升。
过去30年,原油的需求量就两次翻番,足以体现需求。
美国向来是采取遏制中国大陆发展措施的,他们很清楚马六甲海峡重要的战略地位,于是就想着在此处找事。
他们总得为挑事专门找个理由,于是,他们找到的理由是“反恐”、“反海盗”。
在2005年6月,新加坡第四届亚洲安全会议上,美国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马六甲海峡沿岸各国海军力量难以应付海盗和恐怖袭击,他们希望美军能够进驻该地区,确保马六甲海峡的安全。”
明明说是“沿线国家希望美国进驻”,没想到“打脸”时刻很快到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纷纷表示拒绝,美国妄图延续海权时代,但根本无法压制国际化趋势。
还是在同一年,美国依然炮制所谓“珍珠链”战略。
当时美国国防部一份《亚洲的能源未来》内部文件被曝光,里面指出中国正在采取一种“珍珠链”式战略,旨在保护中国能源利益。
6颗“珍珠”包含瓜达尔港,还包括孟加拉国吉大港、缅甸、柬埔寨等,美国一些战略学者也认为:中国要发展海军就不可能没有补给基地。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也是结合他们自身角度去考虑中国需要海外停泊基地。
在海洋上,中国的强敌有很多,除了美国外,还有老对手日本。
日本在进入21世纪后就开始加快推进国际联合,试图建立与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模式共同对付中国,2012年时安倍晋三还提出了一个“钻石构想”,并制定了“守护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钻石状海域的战略”。
此后,他就始终在拉拢周围一些国家共同加入他的这项战略,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甚至使得日美澳印四国之间的安保合作进入实质化阶段。
最为离谱的是,日本同样很依赖马六甲海峡,深知马六甲海峡一旦关闭将会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出了对中国的影响,为此,他们也陷入了一种极为矛盾的境地。
基于马六甲海峡与各国战略深度绑定,因此此地一直都是世界上的敏感地带。
这里虽是“宝地”,但并非完全安全可靠,问题可分为两类,分别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含了搁浅、漏油等,人为因素主要与世界霸权主义国家及他们的“狗腿子”密切相关,还有就是海盗等问题。
中国始终发挥着一个发展中大国该有的作用,倡导东南亚方面的和平发展,以共赢为宗旨,同时也在努力争取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的充分信任,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掌握此地话语权。
新变化令人“猝不及防”
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认知中的习惯,自然界却在偷偷发生着变化:全球变暖。
气候对于运河、海峡情况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严重的干旱天气就会导致巴拿马运河陆地中央的加通湖出现淡水枯竭的情况,当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只能通过限制通航船只数量的办法。
美国东西岸通航的货轮,不少都在巴拿马运河当中堵塞,这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另一边的北极,海冰加速融化意外地导致了北极航道出现了更多可能,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航时间的改变。
原本这条航道只能在每年7月到10月通航,现在已经能从6月到11月。
《自然》杂志结合全球变暖的数据表明:温室气体持续排放,极有可能让北极在2030年就没有海冰了,这比预期至少提前了10年。
俄罗斯同样是美国的心腹大患,北极航道和马六甲海峡可不一样,这个地方可是由俄罗斯所彻底掌握的,现阶段大国博弈的重点就在海上,谁掌握了海上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未来。
2023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表示:由于冰盖已经消退,公司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向中国运送了液化天然气。
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对美国的“海上霸权”形成了巨大的打击。
就算是通过运输成本来看,东北航道也成功将运输时间缩短了一周以上。
美国早就关注到这个方向,他们那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更是直接写在了脸上的。
早前,美国的“北极国家战略实施办法”明确把北极纳入了战略版图,意图通过这种方式主导未来的航运规则与能源开采,这一布局直指中国“冰上丝绸之路”的设想。
若是美国成功垄断了北极航道,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空间将会被进一步挤压,北极经济圈将重新回到美国手中。
北极的另一边连接着与美国交好的欧洲国家,美国得逞,势必会增加俄美之间的矛盾,甚至会导致俄罗斯不顾一切去抢占北极资源,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西方竭力阻止俄罗斯向西,俄罗斯只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东边和北边,一旦北边都被美国夺走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将会被无限挤压。
北极航道总体上能够细分为3条航道,分别是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
普京一直关注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建设的事情,以俄罗斯一国之力量去顶着压力开辟北极航道确实有些艰难,若是中国能够参与,那么很多事就好办多了。
2017年,普京喊话:“希望中国能把北极航道同中方战略方向连接起来。”
于是乎,也多了个“冰上丝绸之路”的说法,代表着中国积极开展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利用合作。
中方专家也高度关注北极航道的情况,海南大学专家梁海明曾表示:“北极航道除了可以节省全球海运成本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开辟新资源的开发,那里油气资源非常充分,被誉为‘第二个中东’。”
美国共和党还主导了“2025计划”,旨在“全方位战略能源主导地位”,就是为了减少对中国新能源供应链的依赖,恢复美国传统能源产业。
既然特朗普政府已经出招,中俄两国在这方面的联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俄罗斯在2024年夏天就正式向中国提出了一项非常宏大的计划:共同开发一条从西伯利亚西北海岸一直延伸到白令海峡的超长航道,总体长度高达5600公里,还将实现全年通航。
一旦这条航道开通,美国人只能看着。
从大连出发后,中国货船将穿越日本海一路北上,穿过白令海峡后经北极地区进入欧洲。
俄方是真心希望中国能够共同建设航道,还主动替中国着想,表示:“中国与欧洲之间也有着巨大的贸易需求,对北极航道也非常重视,总而言之,这项工程对双方都有着巨大的利益,相信中国也会感兴趣。”
此外,俄方认为这件事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绕开美国的影响,美国为了维护海上霸权,针对任何在海军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非盟友国家,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频繁在南海地区挑起危机,一旦遇到战争或其他特殊情况,他们都有可能会封锁马六甲海峡来阻止中国的对外贸易,现阶段,若美国真的采取这种方式了,确实不太好反制。
若北极航道成功建成了,那么美国无法在白令海峡实施军事封锁,危机就能够得以解除。
如今,俄罗斯货船的成功更是印证了这种方式的可行性。
但从具体情况来看,想要实现这项宏伟的战略构想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开发本就不充足,过去他们的思考方向一直是向西的,建设成本会很高。
再加上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总体采取制裁方式,就使得俄罗斯的正常建设也变得极为艰难。
按照俄罗斯的说法,美国的影响力无法扩展到白令海峡,这其实也是存疑的,因为白令海峡的另一头就是美国阿拉斯加,美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航运格局被改变的情况下还会无动于衷,他们本身就在阿拉斯加部署了大量军事基地。
不过,北极航道的开辟是历史大势所趋,中俄双方都会未雨绸缪。
结合2022年全年的数据,进入北极的船只还不过1700艘,放在全球航运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经济学人》杂志也估计,到2035年现有北极航线的运输量将会增加10倍。
在未来,多极化是趋势、中俄战略合作是趋势、美国的衰落同样也是趋势。
参考资料
1.上万字!中俄联合声明重量级要点,不只有图们江出海口 观察者网
2.俄学者:如果中俄把亚洲和北冰洋相连,就能免遭美国干预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