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夏秀琴 通讯员 杜泽华/文图
3月28日,洛阳高新区人民法院召开“共享成讼情况报告,共建多元解纷机制”新闻发布会,公布2024年度成讼情况,剖析矛盾纠纷原因,并给出完善社会治理的建议,为辖区治理提供新思路。
2024年,高新法院审理伊滨区民事案件3581件,同比上升11%;刑事案件253件,同比下降19.93%;执行案件2448件,同比下降3.01%;审执结6301件,同比下降1.8%。
民事案件中,买卖合同纠纷最多,共 858 件,占民事案件数 23%;民间借贷纠纷 532 件,占比 14%;劳务合同纠纷 294 件,占比 8%。刑事案件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罪 49 件最多,占比 19%;危险驾驶罪 43 件,占比 17%;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42 件,占比 17%。
关于矛盾纠纷成讼原因,该院负责人表示,部分群众法律认知与维权意识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使合同、劳动、破产、金融等多领域案件增加。民间金融活动缺乏规范,民间借贷等纠纷高发。拆迁安置补偿纠纷上升,家庭成员间因房屋、财产问题产生的婚姻、继承等纠纷也不断增多。
针对完善辖区社会治理,高新法院提出以下对策:一是持续深化 “一中心、多站点、全社区” 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机制。将辖区内所有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纳入诉调对接系统,依托信息化“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指导中心”平台,构建 “就地排查、调解、立案、审判、执行” 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体系。
二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等多方协同的社会治理体系。压实基层治理单位责任,充实人员、提升能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营造遇到矛盾纠纷先进行化解、调解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推动政府、基层组织和企业共同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政策、市场等信息,提前评估预警风险,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员工法律培训。
四是政府职能部门精准施策。针对交通安全、金融诈骗防范等薄弱环节,通过多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提升群众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
此外,从2022年管辖伊滨区案件以来,高新法院就已积极打造依托“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凝聚多方合力实质化解纠纷。李村人民法庭联动李村派出所在吉庆嘉苑社区警务室探索建立洛阳市首家治安管理纠纷诉前化解工作站,联动区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在区市民之家探索建立建设工程领域涉薪纠纷诉前化解办公室;孝文人民法庭联动辖区4个社区设立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工作站;自贸区法庭联动人大代表调解疑难案件,执行局联动网格员、民调员查人找物,以良性互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下一步,高新法院将继续坚持“一审中心主义”的工作思路,以“一次庭审、一次诉讼、一审程序”来解决纠纷,力争实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同时进一步拓展普法宣传覆盖面,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着力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编审: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