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的演员全部都是孤独症、多重障碍的孩子。(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31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3月29日,“你我不同,唯爱不孤”健康科普主题活动暨“健康深圳 志愿同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办,通过科普讲座、展示互动等方式,呼吁全社会关注孤独症群体,助力其平等融入社会。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Disorders,ASD),简称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它与后天教养无关,发病原因至今不明,目前为止尚无有效药物可治疗。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孤独症发病率为1%。近年来,深圳在构建孤独症“全生涯政策体系”方面成效显著,2023年,深圳户籍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覆盖率已达100%。
深圳普通学校优先接收孤独症儿童
近段时间,一位深圳“星孩”小岱吹奏陶笛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高颜值的外表,加上笃定清澈的神情……让大家对小岱喜爱有加。同时,小岱的妈妈也以“糊糊和小岱”在网络上注册账号,分享小岱日常,希望更多人了解孤独症群体。
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副主任周文培介绍,目前,深圳对孤独症“全生涯政策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将孤独症筛查纳入妇幼保健常规项目,建立覆盖0-18岁的康复救助制度,并延伸至就业、托养领域,实现“政策闭环”等。
此外,深圳重点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增设孤独症筛查门诊,普通学校优先接收孤独症儿童,联合国企开发图书整理、数据标注等岗位,加快建设市康复托养中心,试点社区寄宿制托养等政策,为孤独症群体提供差异化的全生涯服务支持。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常务副院长杨光义介绍,该院目前通过社康网点,已基本完成孤独症“早筛-干预-转介”的社区闭环。
他们看起来有些不同,但又真的没什么不同
刚一开场,深圳ICAN工作坊的《变脸》就“震”住了观众,多彩的戏曲扮相、熟练的台步走位,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来自龙华润泽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舞台剧《彩虹的尽头-我们做好朋友吧》,向观众打开了多重障碍孩子的童趣世界。爱特乐团带来的原创歌曲《心中的世界》和《New boy》,让大家看到了孤独症孩子的无限可能。
现场,一个接一个的精彩表演,让观众拍手叫绝、感动不已,而当日的演员全部都是孤独症、多重障碍的孩子。
“发现天生不同,成就与众不同。”龙华区玉龙学校党总支书记尹志波指出,对于孤独症儿童,最重要的是接纳他们的不同,为他们创造包容性的教育环境。“在我们学校,我们允许孤独症孩子在上课时间,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在校园中走动。”
据介绍,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治疗的关键。ASD首选治疗方法是特殊教育训练。尽量减少核心症状,消除、减少或防止可能干扰社会功能的问题行为是干预治疗的目标。龙华区润泽学校是一所接收孤独症、多重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班级的孩子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感知觉、动作训练、感统游戏等活动。润泽学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陆静表示,每个特殊需求都是真实存在的变量,而学校的使命就是把这些变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