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四):高欢3
(8)邙山取胜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东西魏邙山之战揭开序幕。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慎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东魏战略要地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率诸军接应高慎,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高欢也亲自将兵十万,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数日不战。宇文泰尽留辎重,趁夜登邙山想突袭高欢。侦察骑兵火速通知高欢,说西魏军只携兵械士粮而来,已距高欢四十里。殊不知此招正中高欢下怀,遂下令分兵摆阵待敌。黎明时分,两军相交,高欢大将彭乐以数千骑兵直冲入西魏北军,所向皆溃,一直深入西魏营内。有人奔告高欢说彭乐临阵叛逃,高欢大怒。不久,西北方向尘土飞扬,彭乐遣使告捷,俘获西魏临洮王元柬等五个宗王及督将参谋等总共四十八人。高欢勒令鸣鼓进击,斩首三万余级。同时传令彭乐加紧追击宇文泰。当时宇文泰狼狈不堪,边跑边在马上向彭乐苦苦哀求。彭乐粗人,受到宇文泰蛊惑,便舍掉宇文泰,回至宇文泰丢弃的营中把一大袋金宝放在马上奔回向高欢复命。彭乐见高欢便报告:“宇文泰侥幸逃跑,已经吓得破胆。”高欢既高兴彭乐先锋之功又极怒他放走宇文泰,命彭乐趴在地上,亲自上前抓住彭乐的脑袋猛往地面撞,咬牙切齿良久,手中刀举了几次要当场砍下彭乐脑袋,权衡再三,未忍下手。彭乐满脸是血,扬头乞求高欢再给他五千人马,回阵复追宇文泰。高欢骂道:“你把人都放跑了,还说什么回阵复追。”派人取来三千匹绢压堆在彭乐背上,因以赏其战胜之功。这等谋略气度,也大大显示了高欢与众不同之处。


转天,东西魏两军重整旗鼓复战。因中军一兵士私自杀驴,受到执法官杖责竟然愤而泄密,宇文泰遂得知高欢本人所在位置,三军绕过东魏主力,合击中军帐,高欢仓促之间不及应敌,营外步兵几乎全被俘虏。高欢本人一时间连坐骑也被射死,手下赫连阳顺自己下马把马让给高欢,连同七个人随后保护。追兵聚至,高欢的亲信都督尉兴庆说:“大王您赶快离开,我腰中有百箭,足以射杀百人,保护您撤走。”高欢感动说:“如果我们都能生还,以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战死,让你儿子做刺史。”尉兴庆说:“我儿子太小,希望用我哥哥做刺史。”高欢允诺。尉兴庆一人殿后拒战,矢尽,被西魏兵乱刀砍杀。东魏有投降的兵士为了请功,把高欢逃跑的方向向西魏报告,宇文泰为了报前日之仇,立即招集三千敢死队,都执短兵,以大都督贺拔胜为首带军急追。乱阵之中,贺拔胜发现正在策马飞奔的高欢,便执槊与十三骑追赶上来,追了数里,好几次槊尖都几乎刺及高欢,幸而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段韶拍马赶到,从旁拈弓搭箭,一箭射翻贺拨胜座骑,将其摔下马来,接着又射翻西魏两骑。等到副马赶到,高欢等人已经跑得没影。

由于高欢退回之后立即率领主力卷土重来,战场形势又发生变化。东魏兵大肆反攻,冲杀过来。西魏将领赵贵为左军,失律,西魏诸军因此并溃。宇文泰的阵势也被冲散,难以招架,大败而逃,东魏军队则乘胜大举追击。但其余将领皆无斗志,志气衰竭,不敢再战。其时宇文泰几乎全军覆没,已成强弩之末,只要高欢军至,必死无疑。只可惜高欢见众将大多数志沮,便下令还军,失去混一东西、进而一统天下的绝佳机会。

(9)玉壁之战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年过五旬的高欢又率大军十万围攻西魏位于汾河下游的重要据点玉壁(今山西稷县)。此战,西魏名将韦孝宽守城。玉壁之城中,兵士不过数千。高欢十万大军,昼夜攻城,一刻不停。韦孝宽目不交睫,指挥拒战。西魏守军从汾河汲水供城内人马饮用,高欢派人改掘河道,一夕而成。他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凭高冲下入城。韦孝宽在原先城楼上的两个高亭之间绑缚木柱,一直使木桥高于土山,投石掷火,使东魏兵不能近城。

高欢军士果然从地下挖掘地道,想从城根上挖穿涌入城中。韦孝宽在城周挖出一条大沟,高欢兵只要从地道尽头跌入长沟,马上派人就地擒杀。他还在长沟内堆满木柴,只要有地道通口暴露,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草,放入火把之后,以气排往地道内鼓气,洞中东魏兵顿时烧焦成为烂骨。高欢又用前面安有巨木尖铁的攻车撞城,由于攻车极重极尖,撞上什么马上随声摧垮。韦孝宽缝制无数大布为巨幔,士兵搭吊两端,随攻车方向而转移,由于大幔悬空,攻车以硬碰柔,撞物之前力量已经被消解一空。

此计不行,东魏兵又把松薪麻骨绑在长竿上,浸满油烧着,想烧掉大幔同时焚着城门。韦孝宽又作利刃缚在长竿上,砍断对方的长竿。无计可施之下,高欢派人在城四周穿地道二十条,中间施以梁柱,再以猛火燃烧,地道内梁柱崩塌,好多段城墙也随之塌毁。韦孝宽在城崩处又树以大木栅,后面施以尖槊弓弩,东魏兵还是不能攻入。不久,韦孝宽又派人夺取土山的制高点。高欢派参军祖珽说降韦孝宽:“您孤城据守,四方无救,最终怕坚持不住,早早投降算了。”韦孝宽答道:“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我怕的是你们军队回不去呀。我韦孝宽关西男儿,绝不会作投降将军。”祖珽于是对城中大喊“城中人有能斩韦孝宽的人,拜太尉,封开国公,赏帛万匹。”并向城内射赏格(悬赏令)。韦孝宽在赏格背面亲笔书写“能斩高欢者也按此赏。”射还城外。东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因瘟疫爆发,无可挽回,战死病死七万多人,高欢则下令都埋在一个大坑内。


(10)忧愤病死

玉壁久攻不下,东魏军又损失惨重,高欢忧愤发病,一病不起。一天夜里有大星坠于营中(古人认为陨石是将星坠落),高欢惊惧,解围而走。归途中,军中讹传韦孝宽大弩射杀高丞相,西魏闻知此消息,又派大军四处高喊:“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劲弩一发,凶身自殒。”为使军心不致摇荡,高欢不顾病重之身,在露天大营召集诸将宴饮,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亲自和唱,哀感流泪。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朔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恰巧日蚀。高欢在垂死之时叹道:“日蚀为了我吗?死亦何恨!”不久薨逝于晋阳家中,时年五十二,葬于义平陵。高欢去世后,长子高澄独担东魏大任,后被膳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黜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齐国,史称北齐。其子高洋称帝后,追尊高欢为太祖献武帝,后被改尊为高祖神武帝。

(11)主要成就 ①政治 a.军队政府

高欢当政东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集中精力对他的军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改编。他发现晋阳一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周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是个极好的屯兵之地。于是,高欢在晋阳建置大丞相府,长期住在那里,遥控洛阳。他还把手下的鲜卑人从河北迁到了并州、汾州一带,并分别在秀容郡(今山西省原平县)、寿阳城(今山西省寿阳县)、受阳县(今山西省文水县)设置恒、燕、云三州侨州政府;又把六镇改为朔、显、蔚三州,分别在六壁城(今山西省孝义市)、邬县(今山西省平遥县)等地设置侨州政府。侨州政府不受当地政府管辖,直属大丞相府。

b.官僚吏治

对于败坏的吏治,高欢也不是没有做过实质性的努力。比如勋贵尉景贪得无厌,压榨百姓,高欢实在看不下去了,告诫尉景说:“可以无贪也。”尉景毫无惧色,大大咧咧地答道:“我跟你比谁贪的多呢?我不过从凡人上剥取钱财,你是从天子身上取啊!”高欢自己挟天子令天下是事实,但是勋贵面对指责,竟敢放此厥词,高欢也无可奈何。

高欢之所以无法下决心惩贪,与他起家倚赖六镇流民之力有关。面对不法勋贵,高欢更多时是纵容。高欢的逻辑无非是在非常时期不怕民心乱,只怕军心乱。可自古以来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岂有依仗武力,纵容墨吏而能长治久安呢?可以说,高欢的偏袒和不作为使东魏、北齐政权自创立伊始就埋下隐忧,此后在北齐历朝中,六镇勋贵们依旧横行不法,与中原士人的矛盾日益加深,两方内讧,互相陷害攻杀,这是国家可怕的内伤。

②经济

高欢在东魏当政十五年,比较留意农桑,关心民间疾苦,先后沟通了卫水、漳水,开通了天平渠,用来灌溉良田。还曾多次治理黄河水患、亲自出巡四方,了解各地吏治民生,对于苛暴行为,及时革除惩戒(如尉景);清廉州官,则奖掖提拔(如韩轨)。

为了扩大剥削对象,增加租税赋役收入。高欢在统治区域内多次清查户籍,搜括人口。早在元象元年(538年),他曾下令禁止各地牧守令长擅立佛寺,以防止大量国家编户成为免除租税赋役的僧尼。武定元年(543年),高欢亲自巡行冀、定二州,校对核实河北地区的户口。次年十月,他又派遣孙腾、高隆之为括户大使,分行诸州,前后共清查出无籍人口六十多万户,并强迫大量流离、侨寓人口返回本乡。

③军事

北魏末年,原本已衰落下去的柔然汗国,由于参与镇压六镇起义遂渐强盛起来。东西魏分裂以后,高欢和宇文泰无暇北顾,竞相与柔然通好,遂使柔然可汗阿那瑰称雄漠南,势力强盛。武定四年(546年),西魏与柔然合谋联合进攻东魏。高欢得知后,一面在幽、安、定三州的北边险要关口修建防御工事,一面派臣下出使柔然为儿子高澄求婚。柔然可汗拒绝将女儿嫁与高澄,而要高欢迎娶公主。高欢被迫将其妻娄氏处于别居,纳柔然公主为正室。高欢屈辱妥协讨好柔然,以换取北边的和平,全力对付西魏。

④民族

高欢深知属下鲜卑士兵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他试图调和胡汉之间的关系。但调解工作并不成功,没能像西魏宇文泰那样把汉族和鲜卑族一起整合为关陇集团,汉族和鲜卑族在高欢治下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外加高欢偏袒鲜卑族,加深了这种矛盾,导致了高欢及其身后的北齐国祚的短暂,最终败给了由关陇集团构成的北周。

高欢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六镇鲜卑很多特殊的照顾,规定他们以打仗为主要职业,不从事生产,衣食供给都仰承于汉族人民。六镇鲜卑拱卫在晋阳的四周,既有利于高欢对军队的调发和使用,又成为他重要的兵源。


(12)轶事典故 ①快刀斩乱麻

尔朱荣认识高欢时,对高欢能让马乖乖站着让他清洗,十分惊讶,高欢表示软硬兼施才是唯一方法,尔朱荣对他记忆十分深刻,开始拔擢他。后来,高欢几个儿子有次面对一团绳索难解,其中次子高洋一刀砍断,高欢十分高兴。此为“快刀斩乱麻”一语由来。

②丰乐不谄

高欢宴请群臣,喝酒喝的正香的时候,命令唱歌奏乐,武卫斛律羡(字丰乐)唱歌道:“朝亦饮酒醉,暮亦饮酒醉。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高欢说:“丰乐不谄,是好人也。”

③童谣应验

东魏孝静帝武定年间,民间有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然灯灯灭”,高是北齐国姓。五年后,高欢驾崩,应验了“摧折”之语。七年后,高澄被强盗所杀,应验了“灯灭”之语。

(13)历史评价

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极具军政天赋。善于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从他替尔朱荣出谋划策,到后来击破掌权的尔朱家族都显示了这一点。另外,高欢临终前嘱咐儿子高澄,指出侯景必然造反,但只要用慕容绍宗为帅就可讨平。结果不出高欢所料。高澄、高洋日后的班底,基本不出他的建制,为北齐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