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蒙古长期分裂

自从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残余势力在蒙古大草原上游牧,史称北元。

北元一只没有放弃重新入主中原的美梦,奈何明朝太强大,屡次出征,讨伐北元,胜多败少。北元根本无法抵御,只能做到防守反击,根本无法主动进攻明朝,充其量只能寇边,骚扰骚扰边境,抢点财物罢了。

明朝就一直北伐,直到蓝玉大战捕鱼儿海,北元官僚体系基本被摧毁。

天元帝和长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逃走。祸不单行,天元帝遭阿里不哥后裔孛儿只斤·也速迭儿袭杀篡位。

孛儿只斤·也速迭儿弑君称汗,尊号“卓里克图汗”,是蒙古大汗,而不是自称大元皇帝,所以这场政变标志着北元彻底灭亡。

北元都灭亡了,还复国?复什么国?

黄金家族内斗,导致其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蒙古各部落纷纷自立,又回到彼此争战不休、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乱局之中。

在蒙古历史中,这一时期被称为“四十与四的蒙古政治分裂时期”,意思为四十个东部蒙古部落和四个西部蒙古部落的政治分裂时期。 此外,蒙古史学还使用“政治分裂时期”、“蒙古的政治动乱时期”等。


经过长期的征战,蒙古草原出现了三大部落联盟:瓦剌、鞑靼、兀良哈。

兀良哈原本投靠明朝,后来因为在明朝和蒙古部落之间三心二意,导致被明成祖给灭了。

从此蒙古草原只剩下了瓦剌和鞑靼两部互相争雄,此起彼伏。

蒙古人自己还搞不定内部呢,怎么能攻打大明呢?

派的兵少去攻打大明,起不来什么作用;

派的兵多去攻打大明,老窝空虚,会被其他部落抄了老窝,得不偿失。

其中,蒙古有过两次短暂的统一。

注意是“短暂”的。

明正统三年(1438年),阿岱汗被脱欢太师杀害,至此蒙古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统一时期。

明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僭称“大元田盛大可汗”,建年号”添元“ 。他曾入寇明朝,酿成“土木之变”,但在北京城下被打败,逃回草原。

明正德五年(1510年),达延汗,统一了蒙古本部,史称达延汗中兴。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达延汗逝世,他的子孙争夺汗位,蒙古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

期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土默特部阿勒坦汗率军在北京城外掳掠,史称庚戌之变。

除了蒙古各部落之间的斗争外,蒙古汗廷内斗也一直持续着,君臣不和,经常大汗杀太师,太师杀大汗,政变频仍。


明宣德九年(1434年)三月,孛儿只斤·脱脱不花大汗和脱欢太师出兵攻打阿鲁台太师,阿鲁台太师被杀。不久,阿鲁台太师其所立阿岱汗被脱欢太师杀害。

明景泰二年(1451年),岱总汗和也先太师决裂,不久岱总汗被杀。

明成化元年(1465年),孛来太师杀乌珂克图汗。

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亦思马因害死癿加思兰太师,自任太师,乌格克图汗忧愤而死。

总之,蒙古内部一团糟,混战不止,根本无法形成合力全力进攻大明,最多只能制造边患,根本无法深入内地,就不要说恢复元朝了?

2.明朝长期统一,实力强大。

只要中原是一个统一政权,北方游牧民族最多只能制造一些边患而已。

我们看看中原被游牧民族入侵和统治,都是因为中原王朝陷入了重大危机,如内战或者天灾之类,或农民大起义,内部不稳定而导致的。

西晋是因为八王之乱,导致五胡入侵。

即使是弱宋,在前期虽然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但辽军孤军深入,也只达到了黄河边,被宋军挡住,最后撤走,并不能完全击败和征服宋朝。

元朝是因为当时北方的金国早已内忧外患,民变四起才被灭亡,而南宋,奸臣贾似道当权,不灭亡没天理。


而明朝在前期和中期,一直是个一个大统一的王朝,朝政还算清明,综合实力非常强大,游牧民族根本无法击败这一个庞然大物,更不要说征服了。

土木之变是个偶然发生的事件,是因为明英宗和王振瞎指挥导致的,非战之罪。后来也先兵败北京城下,就是明朝实力的证明。

其后,蒙古各部和明朝进行了多次战斗,都仅限于边境地区,内陆无法波及。

所以说,只要中原王朝没有天灾和内乱,周边少数民族根本没有入侵和占领的机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