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古代有些朝代官僚贵族奢靡成风,穷奢极欲。别的不说,单说舌尖上的那点事。

西晋太尉何曾,每天三顿饭要花费一万钱,还嫌“无下箸处”。其子何劭“食必尽四方美珍,一日之供,以钱二万”。尚书任恺每顿饭则要花一万。驸马王济请岳父晋武帝吃饭,用一百多个艳装女子擎食,以代替餐桌。他还叫人用人乳喂养猪崽子,然后用人乳蒸,蒸熟的小猪成乳白色,异香扑鼻,入口即化,余味无穷。中护军羊琇叫人在冬月里轮流抱着酒瓮,酿出来的酒别有风味,特别诱人。


西晋时期的土豪们已然如此,明清时期的土豪更为夸张。王士祯《居易录》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弋阳有个人叫汪少伟,因为人仗义、好客洒脱,见尽了世面。有一次,朋友请他吃饭,但饭桌上只上了半碗米饭。汪少伟以为吝啬,稍显不悦,但一尝才发现此米饭香滑异常,为平生所未见。他很好奇,忙问此米来由。朋友告诉他,这种米来自四川,是将稻谷种在鹧鸪鸟的尾巴上,一根尾羽所产之米,一年只取两粒食用,其余则舍弃不用,明年再种再收,周而复始。汪少伟恍然大悟,方觉此人竟富贵至此。

晚唐悯农诗人李绅(代表作《悯农二首》),在淮南当节度使时,根本不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完全丧失了诗歌里的悯农之心,骄奢淫逸。他每天在家命下人宰杀300只鸡,但只吃鸡舌头,剩下的鸡肉在后院堆积如山,宁可腐败烂掉,也不愿意分给穷苦百姓充饥果腹。三九寒冬的时候,因为自己宠爱的小妾想喝蛤蜗汤,李绅竟然逼着全城的百姓到河边凿开冰块去挖蛤蜊,根本不顾大家的死活。

据宋代笔记《夷坚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镇江府有一酒官,生活富足,无日不会客,饮食也极为讲究。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非常喜欢吃羊肉,但是吃羊肉“惟嚼汁,悉吐其滓”。众人不解,他则笑答:“食肉,以汁为精,吮其汁则足矣。肉,腌臜之物,固当舍之。”就是这样一个大富翁,几年后却因败家而流落街市,“着破衣裘,裘半为泥所污,跣足行,形容不可辨。”有老朋友偶尔碰到请他吃羊肉,其见肉则食,大快朵颐。大家笑问为何不吮汁而食肉,他又振振有词:“羊肉,肉中珍物,舍之可惜。”众皆大笑,以讥其败家之行。


清朝道光年间,黄河岁修经费有五六百万两银子,可十之八九让主管官员吃喝掉了。某河督一次请客,席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其中有一盘炒猪肉,味道绝佳,大家争相下箸。

一客人吃多了去上厕所,见数十头死猪枕藉院中。一打听,才知刚才那盘菜是取自这些猪的背肉。杀猪时要将其关在屋中,由数十人各持一竿追而笞其背,至猪力竭而毙,急将背上的一块肉割下来。接着笞另一头猪。做一盘菜,要用五十多头猪的背肉。据说活猪在挨打之后,会集中全身精华保护背脊,使之甘腴无比,不过其余部分的肉则变得腥恶失味,只能弃之。

该客人听得目瞪口呆、讶异不已,杀猪的却笑他不开眼,说自己在此处当厨子不过两个月,已经杀了一千多头猪,“此区区者,何足顾问耶?”

这等吃法若非公款,岂能为之?清代黄河多次出险,与这帮贪官昏官的肚子是大有关系。

古代权贵土豪奢靡至此,真让人大开眼界,不过其结局和下场可想而知。


【作者简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县文旅广体局退休干部,文学、文史爱好者,码字笔耕近半个世纪,小有成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