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起了一则典故,我写下来。

1

北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里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朝朱柏庐在《治家格言》里感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据说史料记载道光皇帝确实是一位崇尚节俭、甚至到了病态地步的皇帝。

官修《清史稿》就记载他有“恭俭之德”,穿龙袍都要打补丁。

作为统治者,道光皇帝深知“上行下效”的重要性。他不仅自己节俭,还带领整个朝廷兴起了“打补丁”的潮流。据《清稗类钞》记载,道光的裤子破了,他舍不得扔,便找人用圆绸布修补膝盖位置,继续穿上朝。更有趣的是,大臣们为了讨好皇帝,居然也跟风模仿,故意在新裤子上缝一块绸布补丁,穿着这样的裤子去朝见皇帝。

这场景是不是有点荒诞又好笑?

2

一天早晨,道光皇帝在早朝上关切地询问一位大臣是否已经用过早饭。

大臣诚恳答道,由于家中拮据,只简单食用了4个鸡蛋。

没想到,这句不经意的回答,却让道光帝大为惊讶。

他说,据他所知,宫中鸡蛋的采购价格高达十两银子一枚,自己都舍不得多吃,大臣一餐能吃4个鸡蛋还哭穷呢?

大臣知道皇帝一定被骗了,但不敢解释,只说平常也舍不得吃鸡蛋,正好今天是生日,所以才吃了4个。

后又补充说,“外头的鸡蛋都是残次品,一个也就是几文钱而已,这样的残次品是不敢拿来给皇上吃的。”

3

道光到了晚年时,就更加节俭了。喝起了百姓家的“片儿汤”,这种大概与民间喝的面皮汤类似。

道光让内务府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做片儿汤,这可让内务府为难了,因为如此简单的餐食,他们是一点油水也捞不着的。

为此,内务府想到了一个捞油水之法,称做片儿汤需要另建一个厨房,而建厨房就要派专人负责,如此就要皇帝出6万两银子办理此事,再加维护费得要15000两银子。

道光一听,吓坏了,说道:“那就算了。不过,朕知道前门外有一家做片儿汤的饭店,一碗只要40文,你们每天就去那买吧。”

在道光吃了片儿汤没几天后,底下人就来报告说,那家饭店已经关门大吉了。

道光只得感叹道:“没想到朕贵为天子,竟连一碗片儿汤都吃不到!”

4

道光帝的节俭精神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但他的政策却在实际操作中暴露了很多问题。过度节俭不仅没有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反而让许多领域的运作更加困难。比如,边防力量削弱、朝廷内斗加剧、社会黑暗面愈发严重……这些问题最终让清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

有人问:“皇帝节俭是为了百姓,可这真能救国家吗?”也有人质疑:“一个连裤子都舍不得扔的皇帝,真的能带领清朝走向复兴吗?”这些反问或许值得我们深思。

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