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多
文化多样性最为典型的省份之一
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闻名遐迩的永子围棋
浸透温度的白族扎染
到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建水紫陶
再到惊艳世界的楚雄彝族服饰
非遗已经成为
云岭大地的亮丽名片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下面
就带大家了解几个
云南“非”同“遗”般的
特色非遗吧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
云南围棋子中的永子又名“永棋”
是永昌(今云南省保山市)所产的围棋子
迄今已有500年历史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
“棋子出云南,以永昌为上”
2021年
昆明市联合保山市共同申报的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
被列入第五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种棋子
以保山南红玛瑙、玉石
翡翠和琥珀等
为原材料
采用保密配方和
特殊技法进行熔炼
再由经验丰富的技师
手工滴制而成
永子质坚色润、细腻如玉
触子心舒、冬暖夏凉、隽永神韵
是古往今来公认的棋中圣品
大理白族扎染
“方圆绮错,极妙穷奇
虫禽品兽,物有其宜”
扎染古称“夹缬”“扎缬”“绞缬”
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
其清新素雅、韵味别致的纹饰特点
以及精湛的工艺技巧
使之巍然屹立于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林
白族扎染
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坯料
植物蓝靛为染料
扎染主要步骤
画刷图案、绞扎、浸泡
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
制作技艺中
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最为关键
一方方染布上
苍山彩云洱海浪花,花鸟鱼虫塔荫蝶影
朴实生动,千姿百态
是浓缩了万物生灵的图腾
据史书记载
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
唐贞元十六年
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
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
即为扎染而成
如今,白族扎染技艺
尤以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最具代表性和特色
这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
1996年
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白族扎染艺术之乡”
2006年
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
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建水陶器烧制技艺
提到建水
就会想起那巧夺天工的紫陶
早在3500多年前
建水就有了古老的陶艺
建水紫陶以“坚如铁、明如水
润如玉、声如磬”闻名
建水陶器烧制技艺
由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
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工艺组成
建水陶器所用的陶土呈紫色
故又称“紫陶”
成品无铅,无毒,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其品质明净如镜,叩之清脆如磬
2008年
被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建水陶器多以
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作为装饰
风格古朴高雅,文气盎然
紫陶技艺的传承
体现着建水儿女
对艺术之美孜孜不倦的追求
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
云南普洱茶主要产于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勐海县等地
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
宁洱县普洱茶制作技艺
又称“贡茶制作技艺”
是当地茶工在千百年的实践中
积累经验而逐步形成的
2008年
被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种技艺与地方民俗紧密结合在一起
茶叶采摘开始前必须先行祭礼
即向茶神行敬献仪式
仪式结束后,制作开始
制茶者按一定标准
严格选择采摘地和采摘时节
遵照具体技术要求
以手摘方式采选原料
原料备齐后即进入杀青揉晒环节
以特定工艺将鲜叶加工成晒青茶
随后是蒸压成型
即通过蒸、揉、压
定型、干燥、包装等工序
将晒青茶制成各种成品茶
彝族服饰
楚雄彝族服饰历史悠久、类型众多
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内涵丰富
拥有1700多年的传承历史
被誉为“穿在身上民族史书”
2014年
楚雄彝族服饰被列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彝家儿女用一双双巧手
把对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
对历史的记述
绣在布中、穿在身上
用彝绣记忆楚雄的厚重历史文化
多彩风土人情
使彝绣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和新时代的艺术魅力
楚雄彝族服饰具有
文化深厚、图案秀丽、构思巧妙
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浓郁的独特风格
充分反映了楚雄彝族人民的
审美标准和生活习俗
纳西族东巴画
东巴画是纳西族传统绘画中
最有代表性的艺术遗产
其通过图案和符号的运用
传递了纳西族人民
在与其他民族融合交流过程中
对自然、宇宙、生命
和人类命运的理解和思考
东巴绘画制作的方式
主要以木片、东巴纸、麻布等为材料
用自制的竹笔蘸松烟墨勾画轮廓
然后敷以各种自然颜色
绚丽多彩,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
2006年
纳西族东巴画入选了
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为保护和发展这门古老的技艺
东巴画不仅被广泛运用于
纳西族的节日、庆典中
起到增添喜庆氛围的作用
还成为了丽江文化旅游的重要亮点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剑川木雕
“雕得金龙腾空飞,刻出雄鸡报五更
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蜜蜂”
千百年间
剑川匠人能工善艺
以木雕为歌
凿出人间的万种风情
剑川木雕萌发之时
是千年之前大理南诏强盛之时
汉族工匠入大理国建造宫殿城楼
使得原本古朴粗犷的白族木雕
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精致细腻
智慧的白族人民融会贯通
将心血倾注到一方木材之中
无需绘彩描金
原木本色即可一展万物生机
若刻花鸟,可听莺啼,一嗅花香
若刻山水,可游四海,一观青绿
若刻人物,可察人情,一悟青史
1996年
剑川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木雕艺术之乡”
2011年
剑川木雕被列入
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斑铜
铜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金属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
铜的颜色好像总是单一的
而斑铜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
离奇闪烁、瑰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
独树一帜
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妙在有斑,贵在浑厚”
自问世之时起
斑铜工艺就以其厚重古朴
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而扬名
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
且技术要求极高
经过铜匠的锻打、成型
烧斑、显斑、露斑等
二、三十道工序
历时两、三个月
一件巧夺天工的斑铜作品
才得以横空出世
且用斑铜制作的各器物
斑影无一雷同
因此享有“中华一绝”之美称
作为民间传统金属加工工艺
斑铜制作技艺现今主要流传于
曲靖市会泽县、昆明市
2008年
斑铜制作技艺被列入
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城乡皆有传习声
非遗繁花缀云南
云南非遗丰富多彩
宛如散落在
彩云之南大地上的璀璨星辰
每一颗都闪耀着
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是云南的靓丽名片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云南非遗都将在文明的星河中
闪烁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