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凌晨五点的莲都裹挟着料峭春寒,中意大酒店后巷蒸腾的雾气却在夜色中氤氲出暖意。中央厨房内,八口铸铁大锅次第排开,金黄的蛋松在热油中舒展,五花肉丝与嫩笋在铁勺翻飞间奏响晨曲,30多位大厨正在编织一场关于家乡味道的奔赴。
今天,他们要为中广·未来城2025丽水马拉松的参赛运动员们,准备3000份的莲都卷饼。
卷饼,是属于莲都人的满汉全席,对莲都人来说,是最高规格的待客礼仪之一。咬下一口,卷饼皮绵密而劲道,肉丝润香,海味鲜香,蔬菜清香,多种滋味合而为一,即便再挑剔的舌头遇见这种味道,只怕也要俯首称臣了。吃卷饼是个麻烦事,菜品丰富,十几二十个菜光是准备就很费功夫,卷饼里面的美食,除了带汤、带刺、带骨头的菜之外,无所不包。
眼花缭乱的菜品里,各家选择不尽相同,但只有一点成为了每家每户的默契,那就是这些菜都会切成丝状,不仅是好卷进饼皮,更是对“事事(丝丝)如意”的祝福。每一席卷饼宴,都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这也让3000份卷饼的准备工作,变得繁重而复杂。
大盆里摞成小山的春笋透着清香,金黄的鸡蛋松、切成小块的五花肉、酥脆的炸粉丝……厨房里满满当当的食材,无一不透露着忙碌。“昨天中午一点半下班就赶回来了,一直切到五点才走。”麻雀尚膳馆负责人雀姐说。“昨天下午半天切的菜,比我一个月切的都多。”另外一位大厨打趣道。
莲都卷饼团队有三十多人,集合了中意大酒店、红苹果餐厅、戴记小厨、麻雀尚膳馆以及负责多个机关食堂的孙大厨餐饮的厨师长和负责人。他们代表了最地道的老莲都味,是莲都人最熟悉的餐饮店之一。
作为莲都老字号餐饮店的厨师长,他们早已不用做切菜配菜的工作,但面对着3000份卷饼需要的大量配菜和人手不足的问题,他们再次挽起袖子,展现手上功夫。“像是回到了刚学厨的时候,每天都要练刀工。”150斤的净竹笋、300斤的五花肉、60斤的鸡蛋松、60斤的干泡皮,还有生姜、葱花、胡萝卜丝……几十个人足足干了四个多小时,才终于告一段落。
这边刚结束切菜配菜,“卷饼团队”里的大部分人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回自己的工作中去。“我们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公益参加的,这段时间基本都是一天干两份活。”戴记小厨的厨师长说:“我们这次的顾客来自全国各地,味道要好、食材要鲜、安全要保证,要让他们吃得高兴吃得放心。”
“卷饼”团队,“卷”起自己人来,毫不手软。
为了食品安全,四季豆、木耳等传统菜品要舍弃,正值春季,春笋必须上桌……光调整菜品组合,团队就“吵了好几架”。“我们很‘贪心’,既要又要,就需要一次次地测试、一次次地确认味道。”莲都餐饮联盟秘书长孙建秒说,“作为莲都人,能在这样的赛事里推广莲都卷饼,我们都希望能做到最好。”
今天上午,莲都城区最低温度仅有3—5℃,峰源、白云山、雅溪都下起了小雪,这样的天气,对跑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希望能为运动员们驱驱寒。”雀姐和麻雀尚膳馆的工作人员熬了半个晚上,熬制了2000多斤的姜茶。“感觉自己活过来了。”参赛运动员王女士说,喝完了一杯她又要了一杯,“今天太冷了,喝了姜茶暖和多了。”姜茶的摊位,成为当天最“热”的摊位之一。
今天早上八点刚过,莲都卷饼迎来了第一位客人。五花肉的脂香裹着蛋松的酥,春笋的清爽缠着泡皮的韧,搭配一杯热乎乎的姜茶,来自五湖四海的跑者咬开的不只是卷饼,更是一份用匠心熨帖的乡愁。陈翊锐第一次参加半马比赛,他说:“我以为今天不能跑完全程,没想到能坚持下来,还可以吃到好吃的卷饼。”南振安来自温州,第一次吃莲都卷饼,“我觉得挺好吃的。”
200份莲都卷饼,不到5分钟就全部领取完毕,为了快速“补货”,二十多个大厨手上不停歇包卷饼,“今天天气不好,他们的体力消耗会比往常更大,有荤有素的莲都卷饼可以快速恢复体力,到十一点的时候就已经包了几千个。”莲都区商务局的工作人员说。
满满的食材见底,姜茶桶底沉淀着褐色的暖意。这些凌晨五点钟诞生的食物,最终化作三千簇跃动的火苗,在异乡跑者的胃里、在本地志愿者的掌纹间、在春寒料峭的赛道沿途静静燃烧——这大概就是马拉松最动人的延伸,当发令枪的硝烟散去后,那些在齿间流转的烟火气,那些被体温焐热的善意,仍在以食物的形态继续奔跑,如同接力棒般传递着城市的体温。
文章来源:莲都发布 苇叶 黄梦逸
责任编辑:麻凯程 编辑:马丽飞
监制:赵刚 管智勇 审核:王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