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们还将探访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等领域,继续“解锁”上海的更多魅力。
“周末的滨江居然有相亲活动!”
“在长者食堂用老年卡能享受什么优惠?”
“长租公寓如何申请?”
“上海以前原来长这样!”
3月29日,新加坡青年代表团开启首日沪上行程。年轻的新加坡朋友们漫步杨浦滨江,参访长白228街坊,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感受人民城市“新样貌”。
为促进中新青年深度互动和对话,发挥青年力量加强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民晚报社与新加坡中国协会共同举办了“新活力,‘新’发现——新加坡青年看上海”活动。
当天早上,上海市友协副会长宿琳会见了来访的新加坡青年代表团一行,欢迎各位青年来沪并与新加坡中国协会秘书长陈永汉、驻上海主任邬润宇共同启动本次活动。
活动启动
在这里,团长很动情
位于杨浦区的长白228街坊是上海现存唯一成套“两万户”历史风貌住宅,也是上海市第一批12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在这里,新加坡青年走访了集餐饮、休闲、健身、购物等为一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中午时分,睦邻社区长者食堂“熊猫饭堂”里饭香扑鼻,新加坡青年一边饶有兴趣地围观菜品和价格,一边了解用老年卡能享受的就餐优惠。
新加坡青年了解长白228街坊的历史
代表团中既有高校学生,也有创业者和专业人士,来自商业、社科、医学、法律、建筑等不同领域。但这些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中国充满好奇与热情。
来自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大三学生蔡嘉易特别喜欢“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理念,“这让社区变得更多元、更有凝聚力,居民能享有高质量的社交。”新加坡国立大学大一学生芮定鸿补充道,采用综合性设施有助于资源优化,这对寸土寸金的地段尤为重要,新加坡也是如此。
写下留言
在历史展陈区域,老式电视机、“钟牌414”毛巾、三五牌座钟等老物件带人“穿越”到过去的记忆。看到这里,新加坡青年代表团团长、新加坡中国协会理事、青年分会会长翟梓涵显得很动情。原来,“90后”的他出生于天津,并在天津的姥爷姥姥家生活了三、四年。“我小时候见过这些物件,装修布置风格很相似,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正在攻读博士的赖文川十分认同228街坊的新旧融合。在他看来,这里既保留历史记忆,也看重当代生活实际,符合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这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了借鉴。
“一定会来上海工作”
徜徉在杨浦滨江的樱花树下,新加坡青年刘蕴萱开心地拍照。这名“00后”女生初入职场不久,是新加坡全国翻译委员会的译员。
“未来一定会来上海工作。”尽管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刘蕴萱十分看好这里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环境。“上海很国际化,中外交流的历史很悠久。这里也有很多活动,比如这里的相亲活动,这在新加坡是很少见的。”参观当日,一场青年交友活动正在杨浦滨江举行,吸引了不少新加坡青年的关注。
杨浦滨江的交友活动吸引新加坡青年的目光
“听说哔哩哔哩、字节跳动和美团这些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或即将入驻杨浦。”新加坡国立大学大一学生、新加坡中国协会青年分会项目组长金敏赫特别看好杨浦的未来。
新加坡青年漫步杨浦滨江
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研究员陈家濠认真地观看上海城市3D模型。他说:“这样的展示方式非常好,可以全面、立体、深入地看到一座城市的样貌。”七年前,还是学生的他就来过上海。“当时读了一些与中国有关的课程,就想要到中国来交流。”
相比七年前,陈家濠感觉如今上海的交通规划更好了。“我们住的酒店附近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还有护栏隔断,这样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新加坡青年观看上海城市3D模型
2025年是中国和新加坡建交35周年,2024-2025年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上海与新加坡的交流在沪新全面合作机制下正持续深化。
漫步杨浦滨江、参访228街坊、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在上海的第一天行程中,新加坡青年们感受了人民城市的“新样貌”。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们还将探访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等领域,继续“解锁”上海的更多魅力。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王佳烨
摄影李永生 刘浩康 王佳烨
编辑 深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