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下周清明,提醒中老年:多吃“清明3宝”,少吃1物,健康过佳节!
清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刻,也是品味传统美食、感受春天气息的好时节。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各地纷纷开始准备各种应季美食,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风味的佳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清明时节必吃的“清明3宝”,以及应当谨慎食用的一种食物,并附上这些美食的简单做法。
清明3宝
一、青团子
青团子是江南地区清明节的代表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青团子是用糯米粉和艾草汁混合制成,外皮碧绿如玉,内馅则根据口味不同有甜有咸。甜馅多为豆沙、莲蓉等,咸馅则包括肉末、笋丁、豆腐干等。
做法:
准备材料:糯米粉、艾草、豆沙馅(或咸馅材料)。
制作艾草汁:将新鲜艾草洗净,放入沸水中焯烫后捞出,放入搅拌机中打成泥,过滤取汁。
和面:将艾草汁缓缓倒入糯米粉中,边倒边搅拌,直至面团光滑有弹性。
包馅:取适量面团搓圆,压扁后包入馅料,封口捏紧。
蒸制:将包好的青团子放入蒸锅中,大火蒸15分钟左右即可。
青团子不仅口感软糯,而且艾草的清香与馅料的甜美(或咸鲜)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
二、馓子
馓子是一种流传于南北各地的清明节传统小吃,以其香脆可口、制作精细而著称。北方馓子多以麦面为主料,体型较大;南方馓子则以米面为主料,更为细致。
做法:
准备材料:面粉、盐、食用油。
和面:将面粉、盐和水混合揉成面团,盖上湿布醒发半小时。
擀面:将醒发好的面团擀成薄片,切成细条。
搓条:将细条搓成圆棍状,再对折搓成麻花状。
炸制: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搓好的馓子条,小火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
馓子色泽金黄,香脆可口,是清明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零食之一。
三、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泰宁地区的传统小吃,以暖菇草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独特的山野风味。暖菇草是一种春季生长的野生植物,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做法:
准备材料:暖菇草、糯米粉、粳米粉、猪肉、笋干、香菇等馅料。
制作暖菇粉:将暖菇草洗净晒干后磨成粉。
和面:将暖菇粉、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揉成面团。
准备馅料:将猪肉、笋干、香菇等切成丁,炒熟调味备用。
包馅蒸制:取适量面团搓圆压扁,包入馅料后封口捏紧,放入蒸锅中大火蒸20分钟左右即可。
暖菇包外皮软糯,内馅鲜美,是清明节期间泰宁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美食。
少碰1物:发霉的甘蔗
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增大,为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甘蔗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容易因储存不当而发霉变质。变质的甘蔗中可能会滋生一种名为节菱孢菌的真菌。食用发霉甘蔗后,很容易出问题。
因此,在清明节前后选购甘蔗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其外表是否有斑点、变色、长毛等情况,特别是切开后内部如果有红心、黄褐色或其他非正常颜色,并伴有异味,则应坚决弃之不吃。对于购买现榨甘蔗汁,同样需留意商家使用的甘蔗是否新鲜,以确保食品安全。
结语
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日子,也是品味传统美食、感受春天气息的好时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品尝青团子的软糯、馓子的香脆、暖菇包的鲜美,同时也要注意食品安全,谨慎食用发霉甘蔗等可能危害健康的食物。愿大家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春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