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账号“面筋哥(程书林)”发布《面筋哥程书林讣告》(爱人代发): 亲爱的朋友们粉丝们,怀着沉重心情告诉大家,面筋哥程书林因病重在郑州与世长辞,因抢救无效离世,时间阳历3月29日农历三月初一凌晨两点二十分,面筋哥走时很安详。

2013年选秀舞台上,程书林穿着褪色工装裤吼出《烤面筋》时,评委的冷眼与网友的热捧形成荒诞对照。这种分裂恰是移动互联网初期的文化隐喻:当主流舞台仍在用学院派标准筛选“好声音”,短视频平台的算法已开始为草根狂欢加冕。程书林抓住时代缝隙,将菜市场吆喝改写成朋克式的生存宣言,用“融化你的心”的烤面筋哲学解构精英文化。

从信阳农村的烧烤摊主,到B站百大UP主,他的人生轨迹犹如一根被炭火炙烤的面筋——在时代的热浪中扭曲升腾,迸发出令千万人驻足的焦香。

肝移植手术前,程书林仍在抖音更新吃播视频,镜头里浮肿的面庞与强撑的笑脸,揭开网红经济最残酷的生存法则:‌流量野兽永不餍足,即便宿主已病入膏肓‌。

杭州树兰医院的病历显示,他早在6年前便确诊肝硬化,却为维持“励志人设”隐瞒病情,直至吐血晕厥才被迫停工。这种自我剥削式的创作,恰是算法机制下内容生产者的普遍困境,即头部网红的平均职业寿命不到两年半,九成的过气者患焦虑障碍。面筋哥用生命验证了数字劳工的悲壮:要么燃烧,要么熄灭。

确诊肝癌晚期后,程书林做出了矛盾抉择:停更病情动态,却坚持发布积极生活视频。这种自我审查背后,是草根网红对“人设”的清醒认知。当病容取代烤面筋成为流量密码时,他选择将苦难封存在私人领域,用《奥利给》式的呐喊维系公众期待。

杭州树兰医院的肝移植手术记录显示,这个“乐观战士”在ICU里经历了三次大出血,却在抖音更新“今天阳光真好”。这种分裂恰是作为一个被消费的网红的生存困境:当个体生命成为公共消费品,真实与表演的边界早已模糊。

更深层的问题是,他的故事与其说是励志传奇,不如说是社会保障缺失下的个体突围,面筋哥现象是底层民众共公保障缺失同酿制的文化奇观。

网友对他的悼念,是普罗大众对自身命运的共情投射,当他说出“做条有理想咸鱼”时,道破了Z世代青年的集体焦虑:在躺平与内卷的夹缝中,普通人如何捍卫生存的体面?程书林用荒诞对抗荒诞的人生剧本,为屏幕前千万“精神咸鱼”提供了情绪出口。

只是当互联网每天量产15秒的娱乐泡沫时,这个初中辍学的男人令人心痛的坚持,换来的流量仍然是昙花一现的偶然,面筋哥的故事没有逆天改命的爽文结局。在阶层板结的时代,承认自己是条“咸鱼”或许才是真正的勇气,而坚持给咸鱼涂抹理想主义的光芒,已是平凡人最悲壮的反抗。

当我们在苦涩中咀嚼他的荒诞,也在泪水中吞咽自己的生存困境。或许正如他在《谁》中嘶吼的:“谁在夜空数着星星,谁在海底捞着月亮”,每个平凡人都该有数星星的权利,而不必成为被流量烤焦的面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