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
青团作为节令食品深受喜爱
然而青团质地黏糯
食用不当可能导致气道异物梗阻
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气道异物梗阻是一种突发且极其危险的状况
掌握其急救知识至关重要
本期嘉宾
闵行区急救医疗中心急救医生 胡俊杰
(点击收听完整节目)
气道异物梗阻为何如此危险?
气道异物梗阻是指异物进入气道(喉、气管或支气管),导致部分或完全性气道阻塞的急症。气道异物梗阻分为两类:
一是完全性梗阻:异物完全阻塞气道,患者无法说话、咳嗽或呼吸,可能迅速意识丧失并死亡。
二是不完全性梗阻:异物部分阻塞气道,患者仍可咳嗽或有喘鸣音,但通气受限。
异物会刺激气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痉挛或肿胀;尖锐或较大的异物可能直接损伤气道结构,甚至刺破血管或脏器。
它具有快速致死性:完全性梗阻可在数分钟内导致窒息,引发脑缺氧和心脏骤停。研究表明,未及时解除梗阻的患者可能在4—6分钟内因缺氧死亡。
还有并发症风险:异物滞留可引发阻塞性肺不张、肺气肿、肺炎或肺脓肿。急救操作(如腹部冲击法)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内脏破裂或妊娠期流产。
如何快速识别气道异物梗阻?
1.如果出现突然的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应考虑气道异物梗阻的可能性。
2.由于缺氧,患者的面色和口唇可能会变为青色或紫色,这也是气道异物梗阻的典型表现。
3.患者会表现出极度的痛苦和不适,可能会用手掐住自己的颈部(呈“V”字状),试图缓解梗阻带来的压迫感。
4.当气道被完全阻塞时,患者无法发声或咳嗽。如果梗阻长时间未得到解除,患者可能会因缺氧而失去意识,甚至导致昏迷和死亡。
对于意识尚清的患者,我们可以直接询问其“你被卡住了吗?”如果患者点头示意,则证明为气道异物梗阻。
导致气道异物梗阻的常见原因
饮食不当:进食时说话、大笑、匆忙吞咽或未充分咀嚼食物等行为。尤其是在食用坚果类如花生、核桃,硬糖或果冻,带骨肉块等。
儿童行为和发育特点:3岁以下幼儿,因口腔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强,常将异物放入口中探索,如积木、弹珠、硬币、纽扣电池等,哭闹或跌倒时容易误吸入气道。
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衰老导致的吞咽反射减弱、牙齿缺失、唾液分泌减少。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吞咽协调性。当进食黏稠食物(如糯米制品)、服药时干吞、佩戴假牙松动,就会容易出现气道异物梗阻。
意识障碍或醉酒状态:昏迷、醉酒、麻醉未苏醒时容易将呕吐物误吸,尤其呕吐后仰卧,容易出现误吸入胃内容物导致窒息死亡。
发生气道异物梗阻该如何急救?
成人及儿童(1岁以上)识别症状:患者突然无法说话、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或用手抓住颈部。
鼓励咳嗽:若患者能发出声音或咳嗽,鼓励其自主咳嗽排出异物,避免干预。
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冲击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拇指侧)对准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约2厘米),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每次冲击动作独立、有力,间隔清晰,避免持续按压。重复冲击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意识。
若患者失去意识: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平躺,开始CPR(心肺复苏)。
孕妇或肥胖者:若无法进行腹部冲击,改用胸部冲击法(位置在胸骨中部,避开剑突),动作与腹部冲击类似。
婴儿(1岁以下)识别症状:婴儿突然无法哭喊、呼吸困难、面色发绀。
拍背+胸部按压法
背部拍击:将婴儿俯卧于施救者前臂,头低于躯干,用手固定头颈部,用掌根在肩胛骨之间连续拍击5次。
胸部按压:翻转婴儿仰卧,用两指(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按压5次,深度约为胸廓厚度的1/3。交替进行拍背和按压,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失去意识。
若婴儿无意识:立即开始婴儿CPR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自救
当无旁人帮助时:用腹部抵住坚硬物体边缘(如椅背、栏杆),快速向内上方冲击腹部。或弯腰扶住固定物体,反复冲击。
若无法站立:躺下用拳头或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试图排出异物。
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的常见误区
1.盲目用手清除口腔异物:不要盲目地用手指去清除口腔异物,以免将异物推入气道深处,需要手术取出。
2.忽视轻微症状:即使患者表现为轻微的气道梗阻症状,也要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因为症状可能会迅速恶化。
3.不正确的施救姿势:在进行腹部冲击法时,施救者要确保姿势正确,避免用力过猛或位置不当导致其他伤害。
4.忽略后续检查:即使异物成功排出,患者也应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以防出现并发症。
5.混淆气道梗阻和食道梗阻:食道异物梗阻不能按气道异物梗阻的排出方法进行施救,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6.拨打急救电话: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便专业医护人员尽快到达现场提供进一步救治。
记者: 汪婷婷
部分图片由AI生成或来源于网络
编辑:林心怡
初审:汤婧娴
复审:林心怡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