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荐石】



勺园主人的石癫岁月

万历四十七年秋,米万钟在积水潭北岸叠石成海。这位米芾二十六世孙,以"石隐"自况,在《勺园攲石图》里藏进整部太湖石生态谱。不同于前人写意墨戏,此卷以工笔界画描摹十二座奇峰,每块湖石旁皆注"产洞庭西山某某湾",开中国赏石科学考据先河。



画卷开卷处的"青崖坠云",实为现存最早标注地理坐标的太湖石写真。米氏以医家剖验的严谨,录下每处涡纹走向;又以诗人敏感,捕捉石皮在梅雨季节泛起的青霭。这种双重凝视,使《勺园攲石图》既成艺术孤本,亦是珍贵的明代地质档案。



丹青里的石谱密码

细观卷中"寒碧峰",米氏独创"皴染五式":先用淡墨勾水蚀线,再以石青点苔痕,继而焦墨破醒轮廓,最妙是留出飞白表现风化断面。这种"骨法用笔",让二维绢素上的湖石竟有三维空间的呼吸感。



更值得玩味的是十二石的空间叙事——从"初月岫"的婉约,到"雷殛岩"的奇险,米万钟实则以笔墨重构洞庭西山的记忆。卷末跋文透露玄机:"石不可移,移其魂于缣素",这种以形写神的实验,比西方植物图谱早两个世纪建立东方赏石学体系。



古法今鉴

当代藏家常叹"古石难寻",却不知古人早已留下密钥。《勺园攲石图》揭示的"石相九品",恰是甄别太湖石年份的圭臬:崇祯年前的湖石多带贝壳化石痕,康乾年间的则多见人工斧凿迹。视频中这块"苍玉髓"的龙鳞纹,正与画中"蜕龙岩"共享天然DNA。

▲关注"美城景观石"▲

【见证古画石魂的现世重逢】

苔痕漫上青玉髓的肌理

万历年的月光在孔窍中流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