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26岁的黄女士毕业后选择留校当“食堂阿姨”,本来并非什么大事,但有人偏偏把这一个体事情拿出来解读,让青锋不能不对此说点什么。
青锋注意到,有报道将黄女士硕士毕业选择留校当“食堂阿姨”,故意贴上“北大硕士”和“食堂阿姨”的标签,并将两相做对比,试图通过这两个名词的反差,是想要从中找出些什么,并由此达到某种目的。
事实上,“北大硕士”和“食堂阿姨”本就是不可比的两个方面。“北大硕士”无非表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而“食堂阿姨”则是一种职业。在现代社会,有哪条法律法规规定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不能当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说穿了,将“北大硕士”和“食堂阿姨”做对比,并表示大为不解,无非就是想借此事吸人眼球外,实则是某些人骨子里封建思想残余在现代社会的死灰复燃,甚至想要由此引发社会撕裂。
更让人不能不有所警惕的是,除了有人故意将“北大硕士”和“食堂阿姨”做对比,想要引发社会撕裂外,将黄女士所说“虽然食堂工作很累很辛苦,但不用脑力劳动,多休息就好”,同其表示“自己也去过互联网大厂实习,可每天被KPI推着走的滋味并不好受”做对比,并以黄女士“我本来就抗压能力一般,更想吃体力的苦”等进行演绎,实质上是从想要误导当代青年,与其吃苦、努力向更高目标奋发,不如选择躺平,是像“温水煮青蛙”,涣散当代大学生斗志,可谓别有用心。
还有一种人认为,“黄女士的选择并非躺平,她想一步步做到食堂经理”。青锋不反对黄女士有这样的想法,也同样明白,凡成大事者必须从底层做起,多了解底层生活,并从底层生活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历练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倘若说,黄女士真能从“食堂阿姨”做起,经过基层历练后,有朝一日真的把学校食堂餐饮做成健康餐,并在全国各个学校推而广之,那她选择硕士毕业做“食堂阿姨”则另当别论,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倡导劳动无贵贱之分,劳动无等级之分。北大硕士黄女士选择做“食堂阿姨”事实上正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一倡导变为了现实,具有正向引导作用。而一些人将黄女士的选择归为“与其处在迷茫之中,不如多一些触手可及的尝试”,实则也有失偏颇。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一些人认为当下大学生“脱不下长衫”,另一方面,个别人又拿“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做强烈对比,甚至由此而说三道四,无非就是想要当下大学生陷入“爷孙俩牵驴进城,被人指指点点,一起骑驴也不是、孙子骑驴也不是、爷爷骑驴也不是,都不骑驴也不是”的“祖孙骑驴”的困境,搅乱大学生的就业观。由此说这些人别有用心,恐怕一点都不为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