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61篇原创笔记
前言
周五下班,在停车场遇见了那位主动降职做技术员的副主管。
其实我很好奇,他调岗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但又不便交浅言深,只能闲聊几句。
分别时,他向我挥手说再见。
看着他的背影,我想起《人民日报》的一句话:
“人生最让人佩服的是,经历万千之事,活出一个潇洒的自己。”
我也大概明白了他的心态:
单位里,表面上不要跟任何人翻脸,但心底深处可以跟任何一个人说再见。
01 与其翻脸,不如翻篇
前几年的一次培训课上,老师提到了职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定律:
不管在任何行业,任何单位,都难免会遇到不合拍的同事。
说心里话,对于任何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或事,我更倾向于该翻脸时果断翻脸。
因为在职场上,“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稀罕事;
“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才属平常。
然而,现实情况大多是我们不缺翻脸的勇气,但缺乏底气承担翻脸后无法预料的后果。
心理学家丛飞说过一句话:
“那些敢于吵架,敢于冲突,敢于强势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有解决冲突的能力,更有收拾残局的能力。”
这句话点醒了我:
不够强大时,一味忍让会被人看成懦弱;足够强大时,反而能用翻篇展现心胸辽阔。
曾仕强先生也说过一句话:
“任何让你不爽的人,不是去跟他纠缠,而是离开去做你自己的事。”
职场上,翻脸是本能,翻篇才是一种本事。
对于让你糟心的人,发自内心的冷淡才是最好的回应。只有当你强大到别人不敢招惹时,世界才会对你温文尔雅。
02 拥有“真诚但不真实”的智慧
2个星期前,同事说看到我的文章,觉得很不错,想跟着我学写作。
我说:“我自己都是个新手,哪有本事能教你。”
他又问写作灵感去哪找?
我告诉他:“艺术来源于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有空多读书,自然就会有输出。”
看他兴致冲冲的样子,有一句话到嘴边,我还是忍住了: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能一蹴而就,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苦苦堆积的坚持。”
稻盛和夫曾说: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说难听的话。因为人性不需要听真话,只需要听好听的话。”
我不算聪明,只是明白,如果实话告诉他写作道路的艰辛,以及看不到希望时的困惑,他并不能真正体会,反而会认为我在藏私,或是在装X。
所以我觉得,职场上,不管和谁打交道,都一定要有这个能力:
用胡说八道来自保,用已读乱回知进退。
简单来说,就是做人要真诚,但说的话未必要全部真实。
要知道,一味标榜自己的“真实”,对别人来说往往是一种伤害,结局无非就是要么翻脸,要么和你说再见。
唯有懂得“真诚但不真实”,才能既保全体面,又守住底线。
03 职场最大的底气就是不怕说再见
同在一个单位,我多少听过一些那位副主管的传闻。
他本就是技术员出身,专业水平过人,以此获得前任一把手力荐。
老领导退休后,在别人眼里,他的底气难免失色不少。
他的部门正职,离退休只差5、6年,无欲无求,基本不过问具体事务,所有压力都由他一肩挑。
他曾多次吐槽,过多的琐事,让他没有精力研发技术;过多的应酬,也耗费了他私人时间。
当他提交降职申请时,现任一把手极力挽留,都没能改变他想法。
如今看来,他之所以如此坚定,正是手里的10多项专利让他深信:
职场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来自某个人脉,也不是某个职位给的,而是凭借能力,让自己有随时说再见的底气。
前几年的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贺涵有句台词:
“首先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在我看来,职场上,人脉会过期,职位也会被取代,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铁饭碗”。
写在最后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过一个观点: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人在职场,我们无法左右别人,但可以修炼自己,只需明白:
所有恰到好处的“不翻脸”,都是为了某天优雅的“说再见”。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