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开幕式大景。刘宏壮摄
铜鼓声声,山歌飞扬。3月28日,由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承办的2025年“广西三月三·河池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分会场在两校举行。
此次活动以“欢庆民族三月三,共筑团结一家亲”为主题,将民族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深度融合,为领导嘉宾、观众带来了一场多彩多姿的视听盛宴,也展现了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劳动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
山歌迎宾。刘宏壮摄
“刘三姐”歌谣精彩展演 唱响民族团结新篇章
开幕式前,师生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用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迎接各方宾客,龙腾狮跃,气势磅礴;山歌、古兰舞、六也壮鼓、侬阿喆等独具特色的民族表演也轮番上演,让现场宾客大饱眼福。
古兰舞。刘宏壮摄
茶山对歌。覃崇夏摄
采茶姑娘上茶山。覃崇夏摄
开幕式上,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来自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以及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各学校的师生们,以“刘三姐”歌谣为载体,将民族音乐、舞蹈、服饰等元素融入表演,展现了河池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山歌对唱《茶山对歌》、歌伴舞《唱着山歌等你来》、舞蹈《采茶姑娘上茶山》等节目,将观众带入壮美秀丽的河池山水间,充分领略河池山歌艺术之美,感受河池各族人民的热情与豪迈。
近年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刘三姐”歌谣传承为载体,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精心构建“五育并举”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学校成立“河池市职教集团刘三姐歌谣传承中心基地”,积极传承和弘扬“刘三姐”文化,并以此为载体,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一桌民族菜”+劳动教育 指尖下的匠心传承
活动当天,一场别开生面的“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赛也同步进行。来自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各学校的师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桌约6-8道菜的烹饪任务。菜品要求荤素搭配合理,兼顾营养与口味,并具备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文化内涵。在山歌演唱环节,各组选手需演唱山歌,歌词要紧密结合制作菜品的特色、工艺及文化内涵,让山歌与美食相互交融。
“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赛。覃崇夏摄
“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赛。覃崇夏摄
比赛中,选手们各展身手,将河池地区的特色食材和烹饪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选手们娴熟高超的烹饪技艺,营养美味、形色俱佳、飘香四溢的特色美食,生活气息浓郁、悠扬动听的山歌,不仅让观众味蕾大开,而且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充分展现了广西传统美食和民族艺术的魅力。
此次“一桌民族菜”制作比赛,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近年来,该校积极探索“人人会做一桌菜”的劳动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传承与创新并行 谱写民族职业教育新篇章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学校依托河池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引进课堂,渗透于各门学科中。例如,将地方民族建筑、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图案引入美术、摄影、广告设计等课程;将板鞋、打陀螺、高杆绣球等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引入体育课;将壮族蚂拐歌舞、毛南民歌、山歌等引入舞蹈和声乐课。学校还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以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分龙节”、都安瑶族自治县“祝著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依饭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的演出,以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传承为载体,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将民族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山歌文化”项目成功入选第二批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品牌,“河池市职教集团刘三姐歌谣传承中心基地”揭牌成立,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美食制作大赛中屡获佳绩,学校劳动教育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创新作为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莫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