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凌晨,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恩格斯-2空军基地突然传出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火光冲天,蘑菇云腾空而起。这场持续数小时的连环爆炸,不仅让距离俄乌边境600多公里的战略要地沦为火海,更一举摧毁了俄军储存的96枚X-101巡航导弹,直接损失高达10亿美元。这场堪称“史诗级”的突袭,究竟是谁干的?又是如何突破俄军重重防线得手的?
恩格斯-2基地是俄罗斯空天军的核心战略枢纽,驻扎着图-95MS、图-160等可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这里便是俄军对乌克兰纵深目标发动导弹袭击的“发射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被俄军视为“铜墙铁壁”的基地,却在3月20日被乌克兰无人机群撕开了防线。
根据乌克兰总参谋部的战报,乌军此次动用了上百架远程无人机,以“蜂群战术”对恩格斯基地发起饱和攻击。尽管俄军声称击落了132架无人机,但仍有至少数架突破防空网,精准击中基地东部的弹药库。殉爆的导弹和燃料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96枚X-101巡航导弹化为灰烬。这种导弹单价超过1000万美元,射程达2500公里,是俄军空袭乌克兰电厂、能源设施的主力武器。乌方直言,这批导弹本是俄军为3月至4月策划的三轮大规模空袭准备的,如今计划彻底泡汤。
袭击的成功,不仅依赖无人机技术,更离不开情报战的胜利。乌克兰方面对摧毁导弹数量的精确披露(96枚)引发猜测——若非内部线人提供情报,乌军如何掌握如此细节?英国情报部门评价称,这是“2025年对俄最成功的袭击”,并暗示乌方可能通过安插在俄军基地的间谍获取了弹药库位置和库存信息。
事实上,恩格斯基地并非首次遇袭。早在2022年12月,乌军便尝试过远程打击,但因无人机航程和俄军防空网的拦截未能成功。此后,乌军不断升级无人机性能,并在西方情报支援下锁定目标弱点。此次袭击中,无人机群避开轰炸机停机坪,专攻储存导弹和燃料的仓库,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最大化破坏效果。卫星图像显示,爆炸核心区距离战略轰炸机机库数公里,未对飞机造成直接损伤,但弹药库和燃料设施几乎被夷为平地。
袭击暴露了俄军防空的致命漏洞。作为核战略基地,恩格斯本应享有最高级别的防空保护,却让低成本无人机长驱直入。俄军事专家痛批防空系统“形同虚设”,甚至嘲讽指挥层“愚蠢”。更讽刺的是,为防范无人机,俄军曾将大量轮胎堆放在轰炸机机身和机翼上,场面狼狈不堪。
对乌克兰而言,此次行动不仅是战术胜利,更是心理战的成功。乌军通过打击俄本土纵深目标,证明其具备“以牙还牙”的能力。而随着乌克兰计划年内量产3万架远程无人机,并测试航程超3000公里的新型号,俄境内的高价值目标将面临更大威胁。
尽管国际社会呼吁停火,但俄乌双方显然无意妥协。袭击发生后,俄国防部迅速“挽尊”,宣称乌军一周内损失超万名士兵,试图转移舆论焦点。而乌克兰则趁势在别尔哥罗德等地扩大控制区,持续施压俄军防线。
更微妙的是,这场袭击恰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高调斡旋俄乌和谈之际。特朗普一面指责克里姆林宫“拖延谈判”,一面施压乌克兰让步,但现实是双方均认为“长期战争的风险小于不令人满意的和平”。正如一名西方分析师所言:“当弹药库的爆炸声比谈判桌上的掌声更响亮时,停火注定是空中楼阁。”
恩格斯基地的硝烟尚未散尽,但它已然成为现代战争转型的缩影——低成本无人机颠覆传统攻防逻辑,情报与技术的结合让“以小博大”成为可能。对俄罗斯而言,失去96枚巡航导弹或许只是开始;对乌克兰来说,这场胜利既是鼓舞,也是警示:在无人机的轰鸣声中,战争的下一章正悄然书写。
(注:本文综合多方信源,部分细节存在争议,请读者理性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