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岛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枢纽,其防空体系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显著的升级:从2013年开始轮换部署萨德系统,到2021年测试以色列“铁穹”系统,再到2023年提出增强型综合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EIAMD)并在2024年进行优化,美军在关岛的防空思路逐步向多层次、网络化方向发展。
一、2013年:萨德(THAAD)系统落地
关岛防空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可以追溯到2013年,当时美国防部决定在安德森空军基地轮换部署“萨德”系统,以应对朝鲜半岛的导弹威胁。萨德系统由AN/TPY-2雷达、发射装置和拦截导弹组成,专门用于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该系统部署在安德森空军基地北部区域,AN/TPY-2雷达则安装在基地西北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西太平洋来自朝鲜方向的空域,并与日本和韩国的雷达网络协同工作。
在关岛部署后,萨德成为美军应对中远程导弹攻击的核心装备。然而,随着导弹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超声速武器的崛起,萨德系统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如其难以应对目标的变轨能力,拦截方式单一等。
二、2021年:“铁穹”系统测试
2021年,美军在安德森空军基地对“铁穹”(Iron Dome)防空系统进行了测试。“铁穹”系统由以色列研制,最初用于防御火箭弹和低速巡航导弹,但在关岛的测试中,美军希望评估其在西太平洋环境中的适应性。
这套“铁穹”系统被安装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西北部的偏远丛林中,位置就在“萨德”(THAAD)附近,与萨德系统形成互补,专门覆盖低空威胁。然而,测试结果显示,尽管“铁穹”在拦截亚音速巡航导弹方面表现良好,但其对高速飞行器的拦截能力仍然不足。
三、2023年:EIAMD计划提出
在评估了“萨德”和“铁穹”系统的局限性后,2023年,美军正式提出了“增强型综合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EIAMD)计划,计划在22个阵地部署新型防空系统。EIAMD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分布式、多层次的防御网络,以应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武器以及无人机等的威胁。
EIAMD部署位置
EIAMD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
(1)陆基宙斯盾(Aegis Ashore):该系统计划部署在关岛西北端的RitidianPoint地区以及海军的阿普拉港及海军弹药库(NMS)附近。与美军在罗马尼亚和波兰的陆基宙斯盾系统不同,关岛的陆基宙斯盾应该会配备AN/SPY-6雷达和SM-6导弹。2024年12月,美国在关岛使用陆基“宙斯盾”系统,成功进行一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该试验使用的雷达就是AN/SPY-6的陆基版。
(2)低层防空传感器(LTAMDS): LTAMDS由美国雷神技术公司研制,具有360°视角,专门为陆军综合防空反导防御架构而设计,可防御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飞机。它还用于替换爱国者防空系统使用的AN/MPQ-53/65雷达,关岛至少部署3座LTAMDS,部署在从北到南的各个重要基地附近。
LTAMDS雷达
(3)堤丰(Typhon)系统:这是美国海军正在开发的一种综合武器系统,它能够发射标准SM-6,用于防御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还可以瞄准370公里范围内的海上舰船;它还可以发射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两种导弹可以混装。该系统可能部署在安德森空军基地北部等地区。
堤丰(Typhon)系统
EIAMD的提出标志着关岛防空体系从单一的点防御向全岛覆盖的网络化防御体系迈进。作为EIAMD的一部分,2023年底,美国在位于关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新的Blaz营附近部署了六套萨德(THAAD)防空系统。
四、2024年:EIAMD部署地点调整
2024年,在综合考虑民众反应、环境影响以及防御效能后,美军对EIAMD的部署地点进行了优化,将原本计划的22个防空阵地减少至16个。主要的调整包括:
(1)减少部分低效部署点:将防空资源集中在核心区域,如安德森空军基地、阿普拉港和海军陆战队Blaz营附近。
(2)优化雷达站点:减少AN/TPY-6雷达的站点数量,但提升雷达的覆盖范围,以减少维护成本并提升防御效率。
(3)增强机动性:部分拦截系统将采用移动部署模式,以便在战时灵活调整。
此次调整反映了美军对关岛防空战略的进一步精细化,强调以更少的部署点实现更高的防护效能,同时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冗余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复杂威胁。
总结
总的来看,关岛的陆基防空体系已进入网络化、多层次协同的新阶段。未来几年,随着EIAMD的全面部署,美军将进一步巩固关岛的防空能力,并为全球防空体系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