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普通花生种子冒充罗汉果花生种子销售河南一男子犯销售伪劣种子罪被判刑罚并被从业禁止三年
本报讯(记者 刘熠博 通讯员 赵子锐 王科荟)对于农民而言,种子是一年收成的希望。种子如果出现问题,则可能导致粮食减产、歉收,农民一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如果出现销售不合格种子造成粮食减产的情况,该如何处理?近日,河南省遂平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销售伪劣种子案,判决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3万元,并禁止王某自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年内从事销售种子业务。
2023年4月15日,王某为了牟利,以普通花生种子冒充罗汉果花生种子,自行购买包装袋进行包装后销售。经贾某介绍,王某以每斤7.9元的价格卖给某县种粮大户王某平7500斤花生种子,销售金额59250元。王某平种植该批花生种子后,出现出苗率低、缺苗断垄现象。经鉴定,王某平所购花生种子包装无标签、无标识标注,王某平种植的此种花生出现缺苗断垄情况系种子发芽率低所致。经检验,该批种子发芽率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王某平种植的花生平均亩产253.9公斤。经某县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证实,该县2020年至2022年花生单产分别为318.46公斤、319.31公斤、319.12公斤。经评估,王某平所种植的260亩花生减产16915.6公斤,损失价值为108259.84元。案发后,王某赔偿王某平10.8万元并取得了王某平的谅解。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以不合格种子冒充合格种子予以销售,使生产者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销售伪劣种子罪。王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应认定为自首,依法可对其从轻处罚。王某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可依法从宽处理。王某已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可酌情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作出上述判决。该判决现已生效。
销售伪劣种子的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农业生产安全,损害农民合法利益,对于此种行为更应及时打击。本案中,法院对被告人同时适用从业禁止,为相关行业销售者敲响警钟。
销售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切莫以身试法。农民群众要注意通过正规经营的单位或个人购买农作物种子,从包装、凭证等方面分辨种子真伪,若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农业、林业等部门举报。(刘熠博,赵子锐,王科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