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

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推出《百姓健康》栏目

我们邀请辖区内各大医院的专家

为大家解读介绍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本期邀请到的是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主任 张亮

来聊一聊心脏健康的话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主任 张亮


心脏有哪些常见疾病?这些疾病通常会有哪些症状?我们该如何应对?今天就来听医生详细科普↓

心内科主要负责治疗哪些疾病?

心内科的治疗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四大类疾病。首先是结构性心脏病,如先天性的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其次是冠心病,这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第三类是心律失常,包括早搏、房颤、房速、室速、室颤以及窦性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这些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二、这些疾病在早期通常会有哪些症状?

不同的疾病在早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例如:

高血压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头痛、头晕,甚至增加脑卒中、脑出血的风险。

冠心病的症状则可能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甚至恶心等。

心律失常,如早搏可能会使患者感到心慌、心悸心跳过慢甚至无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然而,这些症状在初始阶段可能并不明显,因此容易被忽视。

三、为什么会有冠心病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冠心病已不再仅仅是老年人的疾病,其发病年龄已明显年轻化。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以及疾病管理等方面都密切相关。

年轻人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神经紊乱,增加心脏负担。同时,缺乏锻炼高盐、高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胆固醇沉积和内皮血管损害。

此外,遗传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也可能在早期出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四、冠心病发病有什么症状?

冠心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患者可能会感到左侧胸口为中心点的放射性疼痛,大多数典型的症状是胸闷、胸痛,可放射至肩膀、颈部、手臂或背部。有些人甚至会出现咽部不适、牙痛或上腹痛等症状。同时,这些症状往往伴有气短、心慌、恶心、出汗等。特别是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这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我们应及时就医检查。

五、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冠心病?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健康饮食。具体来说,要记住三个关键词:管住嘴、迈开腿、勤体检

饮食方面要低盐、低脂、低糖,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类等。同时,要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老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散步等运动方式。

此外,还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对于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要遵医嘱定期服药,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六、不同年龄段应该如何应对冠心病?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应对冠心病时确实存在差异。年轻人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而容易忽视治疗,但他们的血管病变往往进展迅速,心梗风险更高。因此,年轻人需要注意平衡工作与生活,管理好心理压力,并积极纠正危险因素。

中年人可能伴有更多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可能会波动较大,这时候需要综合管理,规律服药,定期复查

老年人由于器官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更容易出现无症状的心肌缺血。这时候需要更加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预防

七、对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来说,什么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20分钟或半小时),甚至伴有心慌、晕厥、大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对于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如果发现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或原有症状加重时,也应立即就医检查。

八、哪些食物对心脏有益?吃哪些食物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

对心脏有益的食物有很多。例如,深海鱼油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辅助降血脂的作用。粗粮如燕麦、糙米等含有B族维生素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降胆固醇。

此外,各种蔬菜、水果、坚果类以及豆制品在抗氧化、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内皮方面都非常有用。

同时,要避免食用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风险增加,从而引发血管炎症反应并促进冠心病的发展。

文字 |鲁丹凤

视频|金毅萍 宋霄霄 尹亦然 龚亦乐

编辑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