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新纪元,用有趣故事解读餐饮与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导读
最近天气好,于是跟朋友相约去郊外游玩,去看了一下油菜花,摘了一下草莓,一路上的风景确实很美,让人心情都好了很多。
中午选了一家网上评价还不错的农家乐吃饭,本以为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结账时,我和朋友们看着店家提过来的账单,几个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纷纷感慨:“难怪现在大家都不爱去农家乐了!”
曾几何时,农家乐是城市人周末放松、体验乡村生活的热门选择,以前的农家乐新鲜的食材、朴实的烹饪方式、宽敞的农家院子,让人流连忘返。
然而,如今再去农家乐,却发现早已变了味,这次我去吃了一次农家乐,才明白:为何如今不受欢迎了?
农家乐行业的没落并非偶然,而是有以下5个现实原因导致的。
1、价格贵,性价比越来越低
过去,农家乐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实惠,往往都是自家种的菜、散养的鸡鸭、现捞的鱼虾,成本低,价格自然亲民。
然而,如今的农家乐价格直逼城市高档餐厅,甚至更贵,比如这次我们点了一份“土鸡炖汤”,标价268元,一条“野生鱼”158元,一盘“农家小炒肉”68元,再加上三个素菜,四个人吃了680元。
结账时,老板看到我们疑惑的表情,还非常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这可是纯天然的,都是野生有机的食材,你们在城里可吃不到。”
老板丝毫没觉得价格贵,估计他还巴不得一份土家卖上千块钱,农家乐的性价比越来越低,赶跑了很多顾客。
2、食材以假乱真,土鸡土鸭都是噱头
农家乐最吸引人的就是“土味”,比如土鸡、土鸭、现摘蔬菜、野生鱼虾,然而,现在很多农家乐的“土鸡”其实是市场上批发的饲料鸡,“野生鱼”是养殖鱼,“现摘蔬菜”也可能是菜市场进的货。
比如这次我们点的那锅“土鸡汤”,鸡肉松散无嚼劲,汤里飘着一层厚厚的油,完全没有农家散养鸡的鲜香。
吃饭席间上厕所,我看了一眼后厨,发现所谓的土鸡都是噱头,这些鸡都是厨师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问老板,他却支支吾吾地说:“鸡早上就杀好了,放在冰箱保存,这样做起来更快……”
3、口感下降,使用劣质调味料
以前的农家乐,讲究的是原汁原味,食材新鲜,简单烹饪就很好吃,但现在,很多农家乐为了多获取利润,降低成本,用廉价食材和重口味调料掩盖品质不足。
比如,我们点的“红烧肉”,肥肉居多,肉质松散,明显是冷冻肉,靠大量酱油和糖调味,更离谱的是,有些农家乐甚至用预制菜加热后端上桌,完全失去了农家菜的特色。
大家之所以去农家乐,图的就是新鲜、健康和地道的本地口味,而如今连口感都保证不了,那还不如去普通餐馆。
4、菜品分量少
农家乐曾经以“量大实惠”著称,体现的是农家人的淳朴好客之情,而如今,很多农家乐的菜量严重缩水,价格却涨了不少。
我们点了一份“农家大碗菜”,端上来只有浅浅一盘,四个人每人夹两筷子就没了,问老板,他笑着说:“现在物价涨了,我们也要控制成本。”
问题是,消费者花的钱并没少,得到的却更少了,这样的“性价比”,谁还愿意当冤大头?
5、服务态度差,体验感糟糕
农家乐原本以热情好客著称,老板和员工大多是本地人,服务朴实亲切,但现在,很多农家乐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差,甚至比城市餐厅还冷漠。
我们吃饭时,叫了几次加茶水,服务员爱搭不理,结账时,我们稍微质疑了一下账单,老板就很不耐烦的说:“就是这么贵,一份土鸡土鸭都吃不起,还装什么城里人。”
农家乐的没落,归根结底是行业乱象导致的,以上5个现实原因,让农家乐逐渐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如今大家宁愿去街边餐馆吃饭,也不会再为“伪农家乐”买单。
最后麻烦大家点个赞支持一下,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