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报亭藏着有趣现象,能带回内地的报纸仅两份,大公报是其中之一,可在香港它却被摆在报亭最下层,这背后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 。
大公报历史老资历,1902 年就创刊了,在抗战时期立场硬气,"一不投降,二不受辱",和文汇报、香港商报组成左派媒体力量。香港回归时,还推出四份回归号外,见证历史,本应是备受尊重的老牌报纸 。
可如今情况变了,它的日子不好过。香港有个别媒体,像壹周刊、苹果日报,长期传播假消息、煽动仇恨,大公报坚持正义去批评,就被黑恶势力盯上,还遭到围攻辱骂 。
更尴尬的是,大公报属于长和系旗下子公司运营。虽说坚持 "文人论政",但这个背景让部分香港市民心里犯嘀咕,觉得立场可能有问题,好像在演戏 。就像它批评李嘉诚出售港口资产时,大家发现其母公司还和贝莱德有大交易,这让公众对大公报的信任大打折扣 。
在香港的街头报摊,这种现象更明显。和大公报放在一起的是一些泛民媒体,泛民媒体靠那些煽动性标题吸引读者,而大公报内容中正平和,反而没什么人买,报摊老板无奈,卖不出去的大公报只能当废纸论斤卖 。
这情况其实反映出香港传媒界的大问题 。商业利益和政治立场搅和在一起,坚守新闻公信力变得特别难 。大公报的遭遇,说不定就是香港传媒生态的一种写照 。
你怎么看这事儿?百年大公报如今这般艰难,到底是时代变化的结果,还是有其他原因呢?大家不妨留言讨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