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记者 蒋雨彤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在“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方面明确提到的一点。
春秋假,顾名思义就是分别设置在春季和秋季的假期。与寒暑假等时间较为统一的传统假期不同,春秋假可以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放假日期和时长,为学生提供休息放松机会的同时,也能分散传统假期扎堆出行的压力。
事实上,早在2004年,杭州就已经开始试点中小学春秋假,这在全国都称得上“先行者”。21年来,杭州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经历假期时长、实施范围等多方面的调整,当然也一直在直面不一样的声音。
如今,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真正落地还需要“几度春秋”?杭州探过的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1年的变与不变
2004年3月,杭州市教育局对中小学假期作出重大调整。新的假期制度规定,从当年开始,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两周和11月的第一周将是春假和秋假时间。这标志着,杭州成为全国最早探索设置春秋假的城市之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查阅当时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在推出春秋假改革方案之前,杭州市教育局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调查。他们发现,冗长的两个学期让学生筋疲力尽,而春季是青少年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充足的睡眠可以助力生长激素分泌、促进骨骼生长,但平时孩子学习负担重,很难舒舒服服睡几个好觉,因此决定在5月前后放两个星期,让孩子们在春天睡好、休息好。此外,春天也是杭州最美的季节,孩子们可以在春假里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拥抱春天。
那一年,杭州中小学的春假从4月25日开始,算上连休的“五一”假期,足足持续15天。
一直到2010年前后,杭州开始逐步缩短春秋假时长,从最初的一周缩短为3天,并通过调休与“五一”“十一”等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这样的春秋假时长安排,一直延续到今天。
以今年春假为例,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及各城区发布的校历安排,2025年4月28日—30日为中小学春假时间,随后衔接“五一”假期,算上4月27日周末,前后一共可以休息9天。
除了假期时长的变化之外,过去21年来,杭州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实施范围也在发生变化。起初,这一制度主要是在上城、拱墅、西湖、滨江、钱塘等5个杭州主城区试点实施。到了2024年前后,临平、余杭、萧山和富阳4个区相继加入放春秋假的行列。今年,临安区也宣布,将和主城区同步放春秋假。
可以看出,杭州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实施范围,呈现出从中心城区逐步向周边区县扩大的趋势。截至目前,杭州全市只剩代管的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还暂未开展春秋假试点工作。
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屠晓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当时很多比赛在萧山区举行,为了方便孩子们观看赛事,萧山区在当年开始放秋假,后续其他区也开始慢慢加入。“更多是随着城市发展,城区进一步融合,家长对此需求增强,向主城区看齐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有不少地方到杭州来了解春秋假的实施情况。杭州春秋假制度实施20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在调整完善。总体来说,社会反响良好,家长评价正面,符合我们的预期。”屠晓丹说,“春秋假一方面起到分散学习压力、科学减负、调适身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家庭创造错峰出行机会,提高了假期出游质量,促进了亲子关系。”
几家欢喜几家愁
杭州的春秋假制度,本质上是通过调休与假期整合实现的。换句话说,有了春秋假之后,杭州中小学全年的总教学时间和放假天数依然保持不变。即便如此,这个和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存在差异的放假时间安排,还是使得春秋假,特别是春假成了杭州不少家庭错峰出游的好机会。
一名生活在杭州市萧山区的小学生家长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去年春假期间,她和孩子一起去到新疆喀什游玩。今年她们也已计划前往湖北,去长江三峡体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这名家长还介绍,自己每年年后都会做好规划,把手头的工作提前完成,到孩子春假时便请假调休,凑出时间带孩子一起出去放松。
类似这样的安排,在杭州中小学家长中不算少数。因此每年春秋假前后,杭州各大车站、机场都会迎来一波客流小高峰。比如,去年4月28日是杭州中小学春假的第一天,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天计划执行航班904架次,预计运送旅客14万人次,旅客量环比上周增长超10%。在出入境群体中,亲子游也成为主力群体之一。
当然,和这些愉快出游的群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也有一些家庭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春假发愁。
再过一个月左右,杭州市临安区的中小学生将首次迎来春假,但一名在临安读三年级的小学生妈妈却有些纠结。她家中有两个孩子,老二还在读幼儿园。因为孩子爸爸工作实在没办法脱身,如果春假期间出去游玩的话,她只能一人把两个孩子全都带上。这对她来说,照看压力属实不小。再加上两个孩子年龄相差较大,也很难玩到一起。所以目前她仍在考虑,孩子的第一年春假到底该怎么过。
上述家庭的困扰并非个例。去年9月19日,就有一名杭州主城区学生的家长在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上反映,建议取消中小学春秋假。这位家长的理由是:要考虑一下双职工多孩的家庭,如果孩子放假在家,父母却在上班,孩子的安全问题谁来确保?
8天后,杭州市教育局公开回应这位家长的留言。其中提到,春秋假期间,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和中小学,要对学生春秋假期间的活动做出安排和指导。对于家庭无能力照管的,可以通过开展春秋游、课后服务等形式,开放学校场地,各社区学院(校)、学生假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教育机构,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值得参考的经验
双职工家庭面对孩子春秋假的困扰,的确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而提供各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正是化解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校长罗才军介绍,从自己所在学校的几个不同校区来看,春秋假期间托管服务的需求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所以目前主要是区教育局主导,以街道为单位,把需要托管的孩子集中起来,由老师帮忙照看。“特别是一些孩子的父母是社区工作人员、警察、医生等职业,或是双职工家庭、务工子女等,他们提出需求,我们就会想办法满足。”
在罗才军看来,面对中小学春秋假这样一个特殊的假期,学校还有很大经营和管理的空间。他举例说道,目前杭州有不少中小学会利用春秋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一些教学任务繁重的初中学校,会拿出春秋假的一天时间举办运动会,“这样既能保障整体的教学节奏,也能给学生适当的休息空间”。
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田冰冰则特别重视春秋假的“留白”——“学校会要求各班少布置占用时间长的作业,以轻量型、口头型任务为主,让学生走到户外、走在路上”。她说:“行万里路,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
杭州市拱墅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协理员张敏从教33年,此前曾担任过两所小学的校长。他透露,相较从前,杭州中小学春秋假时长压缩,正是平衡各方诉求的结果。谈及当下一些家长的异议,他给出的观点是:看上去是个现实问题,其实是认知问题。他进一步解释说:“当父母的认知,停留在孩子所有时间都要拿来做和升学有关的事情,孩子时刻都要在父母的掌控之下,这个问题一定是无解的。”
张敏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13岁初中生的爸爸。他认为,“我们做家长的,一切都应该从孩子健康成长的核心发力,而不是从自己怎么省心、怎么不麻烦来解决问题。”他建议,除了低年级的孩子实在没办法,可以考虑托管,其他父母应该利用好春秋假时间,让孩子从校园中解脱出来。“这正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好机会,让他们自己安排,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与此同时,张敏也提到,未来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还需要从两个方面发力,做好配套工作。一方面要破除各种休假障碍,企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当地中小学春秋假时间安排,允许家长错时休假,“特别是针对一些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另一方面,中小学春秋假期间,城市博物馆、艺术馆、公园等公共场所也可以提供家庭套餐等优惠服务,增加其吸引力,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打卡、学习的场所。
眼下,春秋假的探索已经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展开。比如,今年3月18日,湖北省利川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该市小学、初中4月7日、8日放春假2天,与清明假期相加,可连休五天。在北京,一些高校也宣布加入放春秋假的行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今年春假时间定在4月7日至13日;从中国人民大学新学期的校历来看,4月底也有春假安排;中国传媒大学则在4月26日至5月4日停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对此,罗才军认为,更多城市、学校探索设置春秋假需要科学规划,同当地的经济环境状况相匹配。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等确定放假时间,不要在同一时段内集中放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设置春秋假的初衷。
田冰冰说:“新政策的磨合期一定会产生新的问题,确定对孩子好的、对国民经济有促进的、受大众欢迎的政策,值得试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