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民族风情的地方,不仅是大禹的出生地,更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北川始终将食品安全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务,紧密围绕“六零”目标——“零瑕疵、零遗漏、零容忍、零死角、零失误、零事故”,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编织安全“菜篮子”

“苔子茶”“老腊肉”等北川特色农产品的优质品质与优良口碑,源自于北川多年如一日地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构建起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监管链条,美味与安全并重、品质与健康同行,北川农产品美味可口、绿色有机、安全放心的形象深入人心。


执法人员对超市水果进行检查

明确生产“标准”是北川的首要任务。《2022-2025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标准化工作重点工作要点》等文件的印发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范围。“我们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业制定、修订行业生产标准,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生产标准体系。”北川羌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下称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后,《北川茶叶加工技术规范》《北川腊肉加工技术规范》《马槽酒生产技术规范》等7个地方标准,《北川茶叶产品质量团体标准》《北川茶叶产品质量团体标准北川苔子茶 第4部分:黄茶》等4个团体标准陆续发布,进一步完善了茶叶、腊肉等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明确了全县统一的农副产品安全标准,确保群众“菜篮子”“果盘子”安全。

“现在,我们全县320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已经全部纳入国家、省级平台监管,建立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完成率、抽检完成率、核查处置率均达100%。”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家长监督员“上任”

“快来坐下吃饭了,你一定要多吃点蔬菜。”午饭时间,北川安昌小学食堂的陪餐席上已坐满家长,这是北川实施的陪餐检查机制的一个缩影。

一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开饭前就来到了学校食堂等待孩子,她告诉记者,自从入学后得知家长可以来食堂陪餐,对孩子挑食不爱吃饭的担心就彻底打消了,“低年级的小朋友难免都会有不认真吃饭的情况,现在有这个陪餐机制就不会再担心了。尤其是能来到学校食堂看到孩子每餐都吃些什么,看到每一餐搭配是否营养,学校还聘请我们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定期对学校食堂进行评分,我们家长都更放心”。

为提高学校食堂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远程监管功能,北川还积极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将全县32家学校食堂都纳入了平台监管。通过这一工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可以共同监督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确保孩子们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现在,只要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就能够实时查看食堂储存区、加工区、烹饪区、餐具清洗消毒区、备餐区等监控视频,掌握食堂人员各加工环节的操作情况。”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的搭建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学校及时整改,从而促进学校加强管理,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

上好食品安全“必修课”

在好又多超市入口处,“放心食品自我承诺”公示牌格外醒目,26家商超主动公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如今,行走在北川的街巷,食品安全主题公园成为市民打卡点,农贸市场里的检测室前排起送检队伍,餐馆后厨的AI智能监控随时捕捉违规操作……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北川以民生情怀书写食品安全答卷的温暖注脚。


执法人员对超市蔬菜进行检查

北川正以创新举措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锚定“六零”目标精准发力,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社会共治等多维举措,让食品安全治理既有力度更具温度。

食品安全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北川建立起县委书记、县长双挂帅的食品安全委工作机制。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开展专题调研200余次,创新实施食品安全“季度会诊”制度,组织市场监管、农业、公安等14个部门定期研判风险,形成“专题述职+动态考评”的责任闭环。随着《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责任清单》等9项制度的出台,全县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


执法人员对超市禽蛋进行检查

北川的这些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不仅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认可,也为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将继续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和实践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放心的食品环境。”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媒体记者 王钰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陈蕊妮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涂伟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