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有一支解放军部队。

它风卷残云打郑州、势如破竹战淮海、一马当先渡长江,建国后入朝参战。



15军在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

回国后这支部队组建我国第一支空降军,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尤其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这支部队浴血奋战,先后涌现出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1000多名战斗英雄,200多个英雄集体。



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打退“联合国军”900多次进攻,创造了朝鲜战场上单个部队单次战役歼灭美军的最高纪录。

他们就是被誉为“千岁军”的解放军第15军。



因在上甘岭战役的突出贡献,15军被誉为千岁军

1947年,解放军15军的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在太行军区成立,第二年改名为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

军长秦基伟,出生于红四方面军,曾是徐向前元帅的手枪营连长。



解放军15军军长秦基伟

当时中原野战军有五支主力纵队。

9纵刚成立、底子差,这时候还只是野战军里敲边鼓的存在,大仗轮不上,只能给主力纵队打下手。

1948年,9纵终于时来运转,在郑州战役独立歼敌1.1万,缴获大批武器物资,初露锋芒。

在淮海战役,9纵屡建奇功,第一个攻入黄维兵团部,被誉为二野的“后起之秀”。



1949年,9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渡黄河,跨长江,一路西进,打到云南、西康,彻底解放大西南。

此时15军已经是战功累累,但假如没有军长秦基伟主动请战,15军就不会出现在朝鲜战场,就不会有后来的上甘岭巅峰一战。



秦基伟将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登陆,跨过三八线,对我国边境造成严重威胁。

应朝鲜政府要求,10月25日,中国派遣人民志愿军正式赴朝鲜作战。



本来,秦基伟当时被任命为西南军区司令员,15军也没有参战任务。

但他主动请战,率领15军加入了第二批入朝部队序列。



秦基伟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

这支部队不会知道,就是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一战封神,扬名海外。

从此,世界上有了“千岁军”的传说。

初入朝鲜的第一战,15军就表现不俗。

在第五次战役中,15军中路突破,冲过汉滩川,先是重创了菲律宾营,随后又歼灭了美3师的2个连。



第五次战役地图

在大水洞和沙五郎峙,15军和美2师38团狭路相逢,15军大获全胜,歼敌1800余人,俘获美军营长以下300余人。

一系列战斗下来,15军已经是颇有名气,然而,接下来才是让15军45师崭露头角,名声大噪的关键之战。



15军奔赴朝鲜战场

1951年,志愿军在粮弹俱缺的情况下,决定后撤休整。

由于缺乏准备,在转移阶段,志愿军遭到了美军的疯狂追击。仓促应战之下,志愿军伤亡不小。

为了稳定整个战线,彭德怀命令15军,在朴达峰一线组织正面防御,战略阻击,堵住疯狂追击的敌军。



朴达峰战役

本来已经安全撤出的15军,在接到命令后,毅然返回战场,与敌军整整苦战了10个昼夜,歼敌5700余人,打掉4架敌机,圆满完成任务。

这一战,15军诞生了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七一勋章获得者,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朴达峰阻击战,柴云振带领全班攻克3个敌占山头,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和对方肉搏,以至于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头部、腰部多处负伤。

最终歼敌200余名,捣毁敌指挥所一个,为志愿军兵团顺利北移,巩固阵地赢得了时间。

1952年,志愿军总部授予柴云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柴云振

柴云振所在的部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上甘岭特功8连。



上甘岭特攻8连

1952年,15军在休整了9个多月后,被派往朝鲜中部的五圣山负责守备。

在五圣山南麓,有一个名为上甘岭的小村庄,它的两侧有两座高地。

一座是597.9高地,另一座是537.7高地。这两座高地是志愿军中部防线的关键,可以说,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掌握了攻守的主动权。

对美军来说,上甘岭势在必得。



上甘岭是朝鲜战场的关键

上甘岭附近地形险峻,易守难攻,西侧的西方山以西,却地形平坦,更适合美军的坦克作战。

所以15军将防御重点放在了西方山及以西地区,在那里布置了主力的4个步兵团、7个炮兵营加1个坦克团。

上甘岭只留下15军45师和2个炮兵营驻扎。



志愿军炮兵

让人没想到的是,美军这一回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主攻方向定在了上甘岭!

10月14日,美方悍然发起争夺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的行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此爆发。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

美军以第7师31团、南韩第2师31团和17团,共7个营的兵力.

集中300多门大炮、40架飞机和27辆坦克,对两个高地发起猛烈进攻,轰炸机轮番轰炸。

与此同时,美方还分别向我方其他部队实施牵制性进攻,迷惑我军视线,让我军在短时间内分不清主攻方向。



上甘岭战役

危急时刻,驻守的45师以仅有两个连,同兵力比自己多10倍,火力比自己强大20倍的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

志愿军靠步兵武器、依托坑道和野战工事,击退敌军的十几次进攻,打光所有储备的弹药,拼死保住了阵地。



入夜,45师集中4个连部队发起了反攻,将两个高地上的美军成功赶下去。

上甘岭战役的第一天,45师以伤亡550余人的代价,共歼敌1900余人。

兵力火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45师还能打出1:3的战损比,实在令人震撼。



上甘岭战役

在阵地战期间,45师战士们顽强抵抗,不断采用攻防战、坑道战、炮战等战术,组织预备队夜间突袭,高地昼失夜反。

举世皆知的英雄黄继光,就牺牲于20日凌晨的高地争夺战中。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是15军45师135团2营通讯员。当时,连队打算炸掉美军火力点,派出3批爆破组,却都在冲击途中阵亡。

时间紧迫,如果还消灭不了这个火力点,将贻误整个战机。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2名战士去执行爆破任务,在冲击过程中,1个战士牺牲,1个重伤,黄继光也多处负伤。

拖着受伤的身体,黄继光爬到美军中心火力点下,用尽全力扔出最后一颗手雷。



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黄继光也被震晕了。

部队发起冲锋时,美军的机枪又响起来,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枪声中醒来的黄继光,忍着剧痛,艰难地爬到地堡射孔。

发现身边没有武器,情急之下,黄继光跃身而起,张开双臂,直扑向火力点,用胸膛堵住美军喷吐火舌的枪口,为战友打开冲锋的道路,壮烈牺牲。



战后,黄继光被追记特等功,在整个朝鲜战争中,获得“特级英雄”称号只有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黄继光。

7天的战斗中,45师投入了21个连,占总兵力的77%,各连的伤亡都超过了半数,个别连队只剩下几个人。

45师也因此丧失了继续大反击的能力,只能通过第二阶段的坑道斗争拖住敌人来赢得反击的准备时间。

上甘岭战役由此转入第二阶段——“坑道战”。



15军在坑道里商议战术

坑道里的空气有限,只能用蜡烛照明,为了防止窒息,战士们每隔一会儿就要轮换到坑道口换气。

美军针对这一点,向坑道里扔硫黄弹,用曲射炮吊射、喷火器火烧、凿孔装药爆破、甚至还用巨石堵住坑道口,坑道里的空气变得刺鼻难闻,十分肮脏。



志愿军运送坑道物资

为了最后的反攻,战士不得不咬牙坚持。

比空气更困难的是水源。

坑道周围都是美军炮火,许多后勤人员牺牲在封锁线上,能送进坑道的水是少之又少。

15军只能以尿止渴,最后连尿也排不出了,就在石缝中挖出泥土往嘴上抹,吸取泥土的水分。



15军战士们缺粮断水

从21日至29日,坑道部队夜间主动出击达158次,其中仅9次失利,其余均获成功,累计歼敌2000余人,极大破坏了敌军阵地的稳固。

志愿军第15军的坑道战,是世界军事史上阵地防御作战的奇迹。

志愿军的顽强抵抗,让美军行动指挥,范佛里特气急败坏。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

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到更多的筹码,范佛里特下令,加大进攻力度。

“北极熊团”、“矛头团”、“水牛团”、美空降187团还有埃塞俄比亚营,轮番上阵,双方反复拉扯,鲜血染红上甘岭的每一寸土地。



志愿军在作战

在两个高地的争夺中,15军45师投入了15个步兵连,每天都要拼掉2到3个连队。

其中伤亡最大的134团8连,在14天的坑道作战里,面对联合国军如雨的炮火,8连3次打光又3次重建,最后只剩下8人,成为15军中重建次数最多的参战连队。



8连伤亡惨重却坚持浴血奋战

8连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5名,创造了1比7的歼敌神话。

战后,8连被志愿军第三兵团授予“英勇顽强,功勋卓著”锦旗,并荣立集体特等功,

从此他们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上甘岭特功8连。



创造上甘岭奇迹的特功八连

10月30日夜,战役进入了第三阶段——大反攻。

15军以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向597.9高地实施长达四个多小时的猛烈炮击。

因为15军在前两个阶段的伤亡过大,从11月1日起,12军也加入到上甘岭战役中。

在12军的协作下,11月11日,15军一举夺回537.7高地北山的表面阵地,取得了决定性大反击的成功。



胜利欢呼的志愿军

此后数日,美军多次组织反扑,都被志愿军击退。11月25日,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这场历时43天的战役终于落下帷幕。

战后统计,上甘岭一役,共歼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300架,击毁敌坦克40辆,大口径炮61门。

有战士认为,38军在第二次战役时打成了”万岁军“,现在15军打胜了上甘岭,就算不是”万岁军“,也该是“九千岁”!



上甘岭之战后,15军有了千岁军的外号

15军是“千岁军”的称号就这么流传开来。

当“联合国军”40%以上伤亡率的消息传到美国时,所有美国人都大呼不可能。

因为,即使过去美军伤亡最高的硫璜岛战役,也才32.6%。



硫磺岛战役的巨大损失让美军决定动用核武器

从此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支连美国也害怕的15军。

因为上甘岭战役15军打出了国际知名度。

1961年3月14日,中央军委考虑后决定,将15军改建为空降军,成为新中国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的空降部队。



中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解放军第十五空降军

15军不负众望,快速成长为解放军的王牌,军队的“杀手锏”。

时至今日,15军下辖3个空降师,拥有8个技术兵种,成为一支现代化攻击型快反部队。



15军已经成为解放军中的王牌部队

岁月悠悠,青山依旧,当年英雄已白头,不知在未来,15军的后人又会以怎样的方式,续写“千岁军”的传说。

参考资料:

石明儒《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5军简史》

林勇《浴血上甘岭:上甘岭防御战役战事报告》

君威《百战雄师(十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

赵启洪《上甘岭擎来英雄旗——空降兵某部"上甘岭特功八连"风采》

赵忆鸿《常胜军传奇系列之15军传奇——秦基伟与15军征战纪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