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学需要用到教法,也就是如何教的办法。可以说,教法是教学活动中的灵魂。



很多老师对教法不以为然,认为“法无定法”。长期教学就会获得一定的教法,没必要非得研究教法问题,以至于弄得教法陈旧,甚至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尤其是一些老教师,有固定的教法,并不会有什么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只愿意“吃老本”。年轻教师想要用新鲜的教法,并不一定很自由,很容易受缚于学校的管理观念,不敢创新。因为教法创新很容易出现问题,就是弄得课堂生动,而教学成绩平平,甚至教学成绩倒退。并不是老师不努力,而是教学方法太新,不适应学生的发展情况。就好像早期的革命者生搬硬套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很容易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年轻老师引用新教法,很容易脱离学生发展实际,并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也不一定能获得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认同。因为再好的教法,教不出好成绩,也是白搭。不管教法如何变化,学校领导要的是好成绩,而不是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却没有好成绩出现。当然,教法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却往往被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限制,不能太灵活。倘若有老师采用很灵活的教法,就一定要讲评优课,只是为了表演给听课的老师和领导看,而不是真的采用那样的教法来教学。

倘若老师用了很灵活的教法,就一定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身是好的,但很容易跑偏。就是老师以学生为课堂主导,很容易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并不能自主学习,即便被老师追赶着学,也不能好好学,怎么能做到自主学习呢?难道老师改变了教法之后,就真的能让这部分基础差的学生积极上进,努力进取?当然不会。教法虽然先进,但要和学生实际相结合,提出分层次的任务,分层次的作业,需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要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层级上积极主动进取。这种教法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却不能始终都以老师为主题,甚至老师代替学生思考,也不能总是老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教法灵活了,先进了,长期摸索研究,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倘若只是浅尝辄止,或者为了讲评优课表演一番,固然可以获得优秀证书,但并不是那么实在,也不实用。在实际讲课过程中,老师们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也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就不愿意改变。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教法顺手了,不愿意尝试新的教法,而且他们认为自己的教法是真实有效的,可以让学生获得好成绩。



其实,绝大多数老师都盲目自信,以为自己能够获得好成绩,其实只是赶巧了,或者说学生配合老师讲课,认真完成作业。倘若换一帮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就很可能弄得成绩不好。老师调动工作了,换地方教书了,还用以前的教法,就很容易出现问题。需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指导,也需要了解学生的成绩水平,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法。但总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老师带着学生学习,始终不肯撒手。老师只是引路人,却不是学生。老师需要通过教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前提是让他们获得信心,坚定信念,同时让他们付出实际行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管是行为主义教育方法,还是鼓励式教学方法,亦或是理想化的教学方法,都需要老师拥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际中,让学生获得独立发展的可能,尤其让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和思想,主动发展,主动创新,才是最好的出路。在教学内容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教法,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新鲜,只要能恰当地传授知识,让学生认真接受,就算是好的教法。哪怕上课的时候学生们使劲喊叫着回答问题,也无关紧要,没必要上纲上线,起码证明他们深入到学习内部去了,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体,前提是自己成了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善于利用教法的人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就好像现在的人工智能一样,能搜取网络信息,给每一个人画像,做性格、语言和行为的精准分析,甚至比人自己更懂自己。善于利用教法的人也是如此,会给每一个学生做兴趣分类,虽然有些狭隘,但总比没有强。当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出问题的时候,老师送去知识和文化,同学送去温暖,已经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风气。教法先进,会让教学事半功倍,而教法落后,会让教学事倍功半。教法不可拘泥,不可故步自封,不可只顾创新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只是自己表演,为了获得优秀证书而耽误学生学习。教法的进步是老师观念的进步,也是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法本身是无形的,但应用来就会见到效果。好的教法善于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而坏的教法容易让大多数学生失去信心,进而让他们自暴自弃。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在用陈旧的教法,也大多让学生失去了信心。看看一个自然班有多少学生成绩优秀,有多少学生成绩不好,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老师要善于研究教法,善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作为灵魂的教法驾驭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长足发展,而不是让他们在陈旧的教法中自暴自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