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寒风如刀割的清晨,地主王学文推开家门,却惊见门口躺着一位身着红军制服的 20 岁女兵,一动不动。四下无人,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将女兵扛进了屋里。谁能料到,女兵醒来解开衣襟的瞬间,王学文震惊得瞪大了双眼:“怎么会这样……”



那是个寒风凛冽的早晨,王学文像往常一样推开家门,目光却被不远处一个身影吸引。走近一看,竟是个穿着红军衣服的女子,紧闭双眼,身子在寒风中不住颤抖,腹部鼓起,不知藏着什么。

王学文内心纠结万分,这动荡不安的世道,随便捡人回家,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大祸。可若放任不管,这女兵在这冰天雪地中,撑不过两天便会香消玉殒。

思索良久,王学文长叹一声,谨慎地左右张望,确认无人瞧见后,才小心翼翼地将女兵抱回了家。妻子听到动静,赶忙过来。见女兵凄惨模样,心疼不已,又是烧炕,又是端热水,还拿毛巾轻轻擦拭她的脸颊,照顾得细致入微。

突然,女兵缓缓苏醒,猛地睁眼,慌乱地摸向腹部,看到“东西”还在,才松了口气,开始打量四周。



“姑娘,我叫王学文,是这个村的保长。早上看你昏迷在门口,就把你带回来照顾,我们没有恶意,你别担心。”王学文轻声解释。

“你就是,王学文……”女兵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夺眶而出,伸手就去解衣襟。王学文和妻子吓了一跳,待看清她怀中之物,顿时愣住。

女兵虚弱至极,面色苍白如纸,眼神却透着坚定。她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将怀中熟睡的小婴儿递到王学文面前:“王大哥,我实在没办法了。早听乡亲们说,您和其他地主不一样,是个一心为百姓的好人。求您行行好,把这孩子抚养长大吧。”

夫妻俩对视一眼,面露犹豫。并非不愿收养,而是担忧在这乱世之中,无法周全照顾孩子,有负女红军的托付。吴仲廉见他们不肯接孩子,忙继续解释,说自己是红九军的干部,当下战况紧急,实在无力照料……

原来,吴仲廉本是文静的女学生,受革命思想感召,毅然投身革命,成为英勇的“女将军”,历经枪林弹雨,从未喊过苦累。1936 年,刚生完孩子不久,她便随丈夫调入红九军。然而,国军兵力远超红军,战事吃紧,红军被逼迫到荒郊野外,缺衣少食。孩子身体日渐衰弱,可孩子父亲曾日三整日为部队行军发愁,无暇顾及妻儿。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忍痛决定,将孩子寄养在农户家中,王学文便是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人选。天寒地冻,吴仲廉抱着孩子,全靠顽强的意志走到王学文家门口,再也没力气敲门,便昏死过去。



听完吴仲廉的遭遇,王学文夫妻俩终于答应留下孩子悉心照料。临走时,吴仲廉特意叮嘱,孩子以后就叫“王继曾”。

此后不久,曾日三不幸战死,吴仲廉也遭敌军俘获,直到国共合作抗日时才被释放。而王继曾在王学文的照顾下,安稳长大,也算是战乱中的一抹温暖慰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