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笺》中说:“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

人的寿命长短,并非上天注定,而是取决于自己。

一味透支身体,难免早衰短寿;懂得养生保健,自能益寿延年。

其实,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找对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人体健康10条“黄金等式”,说来简单,做来容易,却是千金难买,值得转发收藏!



01

大笑 = 疏肝

传统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

肝气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与情绪息息相关。

恼怒,焦虑,压抑,都会使得肝脏气滞血瘀。

肝为五脏之贼,一旦发生病变,还容易牵连其他脏腑。

而经常大笑,既能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还能起到疏肝平肝的效用。

保持心态乐观、心情舒畅,肝脏气血运行自能畅通无阻。



02

揉腹 = 和肠

《道林摄生论》有言:“食毕,少行百步,以手摩腹百过,消食畅气。”

晚饭散步后,再用手揉腹百余下,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揉腹,是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就好比是对肠道的按摩。

具有调节肠道、缓解便秘、改善腹部血液循环等作用。

适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对于消化不良,疗效颇佳。

每日饭后一两个小时,花几分钟揉腹,长期坚持,对肠道大有裨益。



03

搓耳 = 补肾

《景岳全书》中说:“耳者,肾之官也。”

耳朵与肾脏看似并无关联,实则肾开窍于耳。

经常搓耳,可以补肾固精,缓解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久而久之,先天之本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上下持续搓动耳朵一两分钟,力度适中,直至微微发热即可。



04

细嚼 = 健胃

《养生庸言》写道:“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

吃了不嚼,或咀嚼不充分,会让胃承载更多压力。

像是胃胀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很多病症都是因此而起。

无论吃什么,都要长期保持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将食物通过咀嚼变得更细小,才能减轻胃的消化负担,提升进食体验。

建议一口饭菜咀嚼二十次到三十次左右,用餐时间约为二十到三十分钟。



05

晒背 = 温阳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阳气不足,百病丛生;阳气充足,百病不侵。

腹为阴,背为阳。背部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主全身阳气。

天气适宜时,不妨出门晒背,既能温阳补阳,也能驱散体内寒湿之气,增强体质。



06

踮脚 = 养肾

《灵枢》中讲:“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人在踮脚时,会刺激足少阴肾经,尤其是涌泉穴。

从而能起到温补肾阳、激发肾气的作用,使人精力充沛,腰膝强健。

踮脚固然好,但也要避免用力过度或频繁,以免造成肌肉疲劳和损伤。



07

按穴 = 通络

《素问》有言:“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

若是经络堵塞,运行不畅,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疏通。

按摩后,局部或全身气血循环得到改善,便能通经活络,防病治病。

然而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像是经期女性、虚弱老者等,最好是遵从医嘱。



08

泡脚 = 暖宫

常言道:“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很多女性月经不调、手脚冰凉、难以受孕,皆因宫寒而起。

而热水泡脚,是驱散体内寒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女性暖宫,改善子宫环境,增加内膜厚度。

在水中加入艾叶、生姜、益母草等,还有事半功倍之效。



09

粗粮 = 养脾

《脾胃论》有言:“饮食劳倦,内伤脾胃。”

脾,会将饮食化为水谷精微,被誉为后天之本。

如果嗜食肥甘厚味、生冷油腻和过饥过饱,都会损伤脾脏。

而大多数粗粮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

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还有利于脾胃运化,降低胆固醇和血糖。



10

控糖 = 抗衰

杜牧诗云:“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人都会日渐衰老,青丝变白发。

抵挡岁月侵袭最有效的方式,其实就是2个字:控糖。

糖分入体,会产生糖化血红蛋白,破坏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加速衰老。

控制糖分的摄入,少吃甜食、少喝饮料,选择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物。

可以减少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衰强身的效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