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吴书记带着我们把茶叶变成‘金叶子’,现在村里户户有茶香!”近日,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唐家山村的茶园里,提起村党支部书记吴红,村民们脸上满是钦佩。

唐家山村茶园最初只有寥寥几人的制茶手艺人,如今辐射周边乡镇带动上千余人制茶;茶树种植面积从400亩扩展至1600亩。这片曾经被抛荒的山地,如今因人才队伍的壮大焕发出勃勃生机,也是北川以人才量变驱动产业质变的生动体现。


2010年,吴红成立了振兴茶叶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5户村民加入,给吴红泼了一盆冷水。“红姐,茶炒得再好,能换来城里半间房不?”面对传统制茶技艺濒临失传的困境,她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

转折始于北川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突破——为构建乡村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推动乡村技能人才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跃升,北川构建了“大师领衔+专班指导+平台孵化”三级体系,成立了“羌茶非遗工坊”“苔子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依托这一体系,吴红向本村及周边乡镇群众传授羌茶制作技艺。据了解,截至2024年,振兴茶叶合作社成员有145户,炒茶锅30余口……曾经质疑的村民,如今纷纷上门请教。“收益上来了,乡亲们抢着学手艺!”吴红笑道。

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北川通过开展茶艺技能人才专题培训、茶叶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各类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50余人次,建立技能培训基地2个、非遗工坊3个,培育制茶、评茶与茶艺等高技能人才56人,涌现出以吴红、牛义贵等为代表的优秀制茶能手。

为推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北川相关部门还联合吴红、牛义贵等与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共同研究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北川苔子茶地方标准,充分发挥出人才的各项优势,让茶叶技术升级引领品质实现质的飞跃。如今,北川苔子茶被确立为北川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现有茶叶面积9.5万余亩,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有1.5万余亩,29家茶叶企业蓬勃发展,涉茶农户达2.1万户,2024年实现茶叶综合产值7.5亿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北川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川将聚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构建以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业绩贡献为要素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打破传统“四唯”倾向,竭诚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为北川各项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基赋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赵兴明 文/图 北川宣 杨国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