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纲要》提出推进营养型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食物消费,形成更加平衡健康的膳食营养结构。
到2030年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加完善
《纲要》提出增加优质蛋白质食物供给和消费、促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供给和消费、加快营养型食物研发和加工等6项重点任务。在确保我国食物供给数量安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食物质量、营养安全,由粮食向蔬、果、禽、肉、水产品、奶业等其他大食物拓展。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 王凤忠:新发展阶段,现代食物生产与社会需求以及营养结构要紧密结合,正在迈向营养引导消费、消费带动生产的现代食物目标链。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已发展为营养、美味、健康、方便。
《纲要》提出,加强农村和边远地区居民营养改善,强化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营养供给。到2030年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加完善,食物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持续提升。食物消费结构向营养健康型转变。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 王凤忠:满足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营养需求已成为未来食品的发展目标。银发浪潮来袭,老年食品成为刚需;面向庞大慢病人群的降“三高”,健康食品大有可为;未来食品创新根本出路还是要依靠科技。
怎么吃更健康?
《纲要》划重点!
到底该吃什么、怎么吃,才更加营养健康?《纲要》划出重点!戳视频,一同了解↓
《纲要》提出,在食物消费方面,豆类、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食物,人均年消费量稳步提升。
在食物与营养素摄入方面,倡导人均每日能量摄入量保持男性2150千卡、女性1700千卡左右;每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人均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占50%以上;人均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增加到25~30克,食用油摄入量减少到25~30克,食盐和添加糖的摄入量分别不超过5克和25克。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王东阳:大家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家庭烹饪中,要使用定量盐勺、油壶等工具。相关部门开发使用营养健康食谱和配餐技术,实施营养健康食堂建设,鼓励建设营养健康餐饮门店,鼓励发展中央厨房,推广应用智慧储藏、智能烹饪。推广家用健康厨具,从源头上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
国家喊你补营养素了!
这两大类你吃够量了吗?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这两种营养素。它们对人体健康有何作用?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身体机能至关重要。而优质蛋白质指的是,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蛋白质,人体对其利用率高。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包括动物性食品,如瘦肉、鱼类、禽类、蛋类及奶制品等,也包括某些植物性食品,如大豆及其制品。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被人体胃肠消化酶所分解的、不可消化成分的总和,包括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中。
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麸皮中的β-葡聚糖,能在肠道内吸水膨胀,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不溶性膳食纤维,如芹菜中的纤维素,可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排便。
此外,高膳食纤维饮食还能帮助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胆固醇水平,进而辅助控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科学补营养
这么吃更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这两类营养素的摄入量。
优选低脂类蛋白质
在选择肉类时,应优先考虑低脂肪的种类,比如猪里脊肉、鸡胸肉、牛腱子肉、鱼肉、虾肉,它们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较低。儿童、孕妇、老年人可增加奶类、鱼虾等易消化蛋白质的摄入。
提倡主食增加全谷物
将精米白面替换为全谷物,如杂粮米饭代替白米饭、全麦馒头代替白馒头、荞麦面条代替白面条、杂豆粥代替白粥、燕麦片代替普通早餐麦片,可显著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小提示:应当循序渐进增加膳食纤维,避免短期内过量摄入导致腹胀)
每日餐食宜丰富
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应相互补充,如早餐搭配鸡蛋与豆浆,午餐选择鱼肉加豆腐。此外,每餐尽量包含一份新鲜蔬菜或低糖水果,这样既能丰富餐桌色彩,又能补充丰富的膳食纤维。
烹饪方式要健康
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减少油炸、烧烤等高脂高盐的烹饪方式。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整理
-点击阅读更多科学家的故事-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学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