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定义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后,引发的慢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炎症。其本质为睑板腺对滞留脂质的异物反应。
二、发病机制
核心诱因包括:
1.腺体功能障碍:睑板腺分泌异常或排出受阻。
2.慢性炎症刺激:反复睑缘炎、慢性结膜炎或睑板腺炎。
3.代谢因素:高脂血症、玫瑰痤疮等全身性疾病易感人群婴幼儿高发与腺体发育不完善及卫生习惯相关。
三、临床特征
形态特征:眼睑皮下无痛性硬结,直径2-8mm。
色泽演变:初期肤色正常→后期呈灰红/淡紫色。
病程特点:进展缓慢(数周至数月),可单发或多灶性生长。
继发表现: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热痛,需与麦粒肿鉴别。
四、阶梯化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适用于<3mm病灶)
热敷疗法:40-45℃眼罩,每日3次,每次15分钟。
药物干预: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
腺体护理:人工泪液+茶树油湿巾清洁睑缘。
2.抗生素应用
仅限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首选红霉素/夫西地酸眼膏。
3.手术治疗
局麻刮除术:>4mm单发病灶,经结膜切口清除囊腔内容物。
全麻手术:多发性/皮肤面囊肿,需切除囊壁防复发。
创新术式:二氧化碳激光造口术(创伤小、恢复快)。
五、婴幼儿术后管理要点
1.复查节点:术后第3天拆线→2周→1月→3月→半年。
2.功能维护:术后1周开始睑板腺按摩;每日热敷持续1个月。
3.复发监测:观察睑缘油酯分泌状态,发现微小囊肿及时干预。
4.预防措施: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食物);建立规律睑缘清洁流程;控制过敏性结膜炎等基础疾病。
若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诊:
眼睑持续肿胀超过2周;硬结表面血管增生;睑结膜面肉芽组织增生;双眼反复交替发作。
通过系统治疗和规范管理,90%以上患儿可获得良好预后,关键在早期识别和腺体功能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