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点,三盛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电子屏跳出当日议程:9:00天府国际社区民情恳谈会、14:00共享自习室运行调研、19:30“星空夜话”讨论垃圾分类。43名市、区人大代表如星光散落在辖区14个总网格中,他们的履职轨迹与助企纾困、民生实事、矛盾调处等工作密切交织。在成都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石羊街道用“小站点+大网络”的实践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在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家门口的幸福增量”。
阵地建设:让民主根系深扎基层沃土
按照“建是基础、用是关键、核心是联系群众”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及园区楼宇服务站等场所,石羊街道构建“1+3+14+N”人大代表家站体系,即:以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为中枢,以三盛片区、交子片区、三元片区3个区域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支点,以14个社区为基点,探索在产业园区、楼宇商圈建立多个特色联络点,实现“15分钟民主圈”全覆盖。市、区人大代表全员入驻并亮身份履职,制定《代表履职档案》等5项制度,推行“三有三进”工作法(有阵地、有人员、有机制;代表进网格、服务进楼宇、智慧进云端)。今年以来,人大代表通过“进家入站”、“小区爱邻议事日”等方式收集并解决民生诉求36件,推动辖区便民服务、农迁安置院落电梯安全运行等8项民生工程落地。
市、区人大代表在三盛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辖区企业、居民的意见建议
智慧赋能:科技与民主的“双向奔赴”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怎么找、意见建议如何反映?除了代表“家”、“站”的“线下”见面,居民也可随时随地与代表们“线上”交流。
依托城运中心智慧平台,石羊街道于2023年创新推出了社会治理端便民服务小程序——小羊家园,设立意见收集、法律咨询、代表活动、代表风采等功能版块,“人大代表在线·我对人大代表有话说”平台架起24小时民意直通车。居民通过“小羊家园”可随时@任一人大代表,居民诉求15个工作日内必响应。智慧系统自动生成“民意热力图”,推动物业服务、违章搭建、噪音扰民等高频诉求优先办理。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处理建议89条,形成代表建议10件,其中《关于推进农迁安置院落电梯安全运行的建议》已转化为街道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为保障居民安全乘坐电梯发挥了积极作用。
助企纾困:营商环境优化的“代表行动”
王翔、朱洪涛、黄轩等代表在走访三和集团、理想汽车等10余家车企的过程中了解到,汽车销量遭遇较大幅度下降,希望在消费补贴、宣传推广、市场扩展方面得到支持。王翔等代表及时向街道区域中心站反馈企业诉求,积极争取市、区有关部门支持,搭建“政银企”联动平台助企纾困。以举办汽车消费节为契机,组织鸿蒙智行、蔚来、特斯拉、比亚迪、沃尔沃等18个汽车品牌共计75款车型走进天府新谷,分类发布购车政策、金融产品、企业需求“三张清单”,促成50台汽车成交,拉动消费超千万元。
助企促销,这只是人大代表助企纾困的一个缩影。自成都市委作出“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部署以来,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收集企业诉求60余条,反馈街道、高新区有关部门解决问题30个。
民生答卷:在“家园共育”中彰显民主温度
刘娜是一名从事多年学前教育的幼儿园园长,也是一名区人大代表,她在日常教学和调研中发现,只有家园共育才能更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她的想法与石羊街道构建科学“家园社”共育体系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针对3—6岁家庭教育痛点,街道人大工委联动教育专家、社区骨干,在调研家庭需求、整合教育资源、组织专家研讨等基础上,编写出《家在石羊·“育”见未来——3至6岁幼儿家长教育指导手册》。目前,已在新街、府盛等社区开展“家长工作坊”12场,培养“种子教师”23名,惠及600余个家庭,相关做法获红星新闻网、教育导报等权威媒体报道。下一步,“家长工作坊”将全覆盖惠及14个社区,打造“15分钟育儿服务圈”。
在石羊街道,民主不单是宏大叙事,更是浸润在爱邻议事协商的细节里,闪烁在汽车展销供需对接的数据中,生长在家长工作坊的笑脸上。这里正用“家门口的民主实践”,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
(周密 冯洁|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